禹之鼎——以肖像画闻名的贫穷画家
Hits:1463
Date:2021.03 |
禹之鼎——以肖像画闻名的贫穷画家中国绘画史中,人物画的发展一直领先于其他题材,魏晋、隋唐独领风骚,多集中在历史传记、宗教、以及事件记录中,元明时期,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文人思想盛行之下,人物画日渐式微,逐渐成为文人、权贵之属,明末曾鲸开人物画新风,"波臣画派"一度成为人物...[详细内容]
|
|
叶浅予:为什么素描不是中国画的基础...
Hits:1430
Date:2021.02 |
我的发言是谈中国人物画造型基础训练的问题。开门见山,我不主张中国画系造型基础课全盘采用外国的训练方法。理由包括下面几点:一、线描造型是中国画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有的手段,从来学画,都是从白描双勾入手,以骨法用笔取形,它的特点是:一开始就用毛笔造型,在练笔中练造型,在造型中练笔,二者...[详细内容]
|
|
书圣王羲之成功的道路有多少?
Hits:1560
Date:2021.01 |
魏晋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而历代对于王羲之的赞誉不绝如缕。 唐朝最为著名的皇帝唐太宗认为: “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作为一代英主,能获得如此赞誉,可见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之高。但是王羲之为何成为书圣王羲之,他究竟在哪些方面让后世如此评价他呢? ...[详细内容]
|
|
惠斯勒:音符般色彩中的神秘与和谐
Hits:1640
Date:2021.01 |
惠斯勒画的是他的母亲。惠斯勒拿了这幅名为《灰与黑的协奏曲》参加沙龙展时因它莫名其妙的名字被拒绝。他不得不屈就改名为《惠斯勒的母亲》。那简直是痛苦的。因为这名字不改则已一改就与内心那个固执的美学准则相背离了。《惠斯勒的母亲》传递的是一种库尔贝式的写实,一种对具象的真切和记录,一种充...[详细内容]
|
|
画里画太极高手董其昌
Hits:1499
Date:2021.01 |
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学遍晋、唐、宋、元时期的名家古画,在此基础上自成一派,形成自由超逸、秀雅空灵的艺术风貌,其后又被清代书画大家八大山人、石涛等承袭。可以说,董其昌是位承上启下的书画宗师。书画家之外,董其昌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经历。 因为字丑而发奋习书 董其昌的艺术启蒙始于...[详细内容]
|
|
徐邦达半尺辨真伪
Hits:1660
Date:2021.01 |
国家文物局七人鉴定组合影,左起:谢辰生、刘九庵、杨仁恺、谢稚柳、启功、徐邦达、傅熹年。 在品鉴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时,徐邦达指出乾隆认为是真迹的“子明卷”是假的。这令在场者都大吃一惊。徐邦达经过仔细考证,发现乾隆御笔题跋多次的“真迹”上的题款不合元代的规范,实为后人的仿作。而...[详细内容]
|
|
李可染为什么喜欢画牛
Hits:1471
Date:2021.01 |
李可染《水牛赞》 68.6×137.2厘米 1985年牛是李可染先生一生喜爱描绘的对象,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一直到他生命结束,不断画牛,以至于人们把他的牛,同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并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李可染《渡牛图》 69×46厘米 1979年 为什么他这么喜欢画牛呢? 第一,这是...[详细内容]
|
|
朱复戡找到吴昌硕家益艺事
Hits:1556
Date:2020.01 |
朱复戡(1902-1989),原名义方,字百行,号静龛,40岁后更名起,号复戡(kān)。他在少年时有“神童”之誉。民国初年,吴昌硕先生曾在义春堂见到朱复戡7岁那年写的《石鼓文》大字楹联,惊奇地大加赞扬,视为“小畏友”。朱复戡比吴昌硕小52岁,当年沪上书画界雅集时,常见这一老一少形影相随。有一天,...[详细内容]
|
|
郑板桥读两行诗为小偷送行
Hits:1652
Date:2020.01 |
郑板桥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因为无名无力,书画虽然很好,也卖不出好价钱。房子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一天,郑板桥正躺在床上,突然看到窗纸上有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郑板桥心想:一定是小偷来了,我的家值得吗?然后他开始大声地唱起来:风在刮,月亮在昏,一个做苦工的绅士来到了冰冷的门口!一本诗集...[详细内容]
|
|
赵熙与张大千的情缘逸事
Hits:1538
Date:2020.01 |
赵熙(1867—1948年),荣县人,字尧生,号香宋,晚年自号香宋老人,又署香宋词人、天山渔民,室名雪王龛。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中进士。光绪二十年,殿试名列一等。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江西道监察御史等职。赵熙是典型的传统文人,集诗、书、画、文、戏于一身。他是我国晚清民国时期文坛有影...[详细内容]
|
|
被认定为齐白石最后的作品
Hits:1359
Date:2020.01 |
齐白石一生作画无数,到底哪一张是绝笔或被认定为最后的作品呢? 过去坊间一直认同白石之子齐良迟先生的说法,《风中牡丹》被认为是白石绝笔。郎绍君先生主编《齐白石全集》,我曾告诉他,张仃和李可染都藏有齐白石精品,且绝笔之作藏在张仃家里。这张《葫芦》之所以被认定为白石绝笔,并不仅仅是落款...[详细内容]
|
|
齐白石,被认定为最后的作品
Hits:1338
Date:2020.01 |
齐白石一生作画无数,到底哪一张是绝笔或被认定为最后的作品呢? 过去坊间一直认同白石之子齐良迟先生的说法,《风中牡丹》被认为是白石绝笔。郎绍君先生主编《齐白石全集》,我曾告诉他,张仃和李可染都藏有齐白石精品,且绝笔之作藏在张仃家里。这张《葫芦》之所以被认定为白石绝笔,并不仅仅是落款...[详细内容]
|
|
书画家农最荣轶事
Hits:1502
Date:2020.01 |
农最荣(1894—1938),广西西林县木顶村人,原名朝荣。农最荣自小聪明好学,成绩优异。幼儿时在自家私塾里上学,后被送到广南城里读小学和中学,也曾到过县城定安(现已划归田林县)上学。因各科成绩优异,颇受其父农有福的宠爱,于是发誓要把他送到大城市里去就读,促使其成才。在广南读完中学后,农...[详细内容]
|
|
蜀中轶事|包弼臣:清末南溪书画大家
Hits:1613
Date:2020.01 |
清末民初,有一位名满京都的书画家,他就是独创“包体字”并开创自己画派风格的包弼臣。包弼臣名汝谐,字弼臣,晚年号谷叟。四川南溪县城人,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祖籍福建上杭,明朝末年,其先祖包国栋游学四川,方定居南溪,传至包弼臣时已历七代。其时,包家乃川南有名的书香世家,几乎代代有...[详细内容]
|
|
米公洗墨池传说
Hits:1494
Date:2020.01 |
米公洗墨池传说 素有“苏北小西湖”之称的五岛公园,有一个二百平米左右的砚形水池,人称“米公洗墨池”。相传,宋朝元佑年间,著名书画家米芾知涟水军两年,“多惠政,任满归,囊橐萧然”,卸任时连笔端残墨都一一洗涤于池中,以示清白。 米芾(1051——1107),北宋书画家,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详细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