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之鼎——以肖像画闻名的贫穷画家 中国绘画史中,人物画的发展一直领先于其他题材,魏晋、隋唐独领风骚,多集中在历史传记、宗教、以及事件记录中,元明时期,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文人思想盛行之下,人物画日渐式微,逐渐成为文人、权贵之属,明末曾鲸开人物画新风,"波臣画派"一度成为人物画主流,但在艺术流派众多的清朝,仍不可避免地处于边缘地带。 清初的人物画艺术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明人曾鲸门徒为主的"波臣画派"画家,活跃于江南地区;一类被收录于朝廷,专供画事,有郎世宁等外籍画家,亦有本朝画家,禹之鼎为其一。 禹之鼎,是位中国清代画家。字尚吉,一字尚基,一作尚稽,号慎斋。后寄籍江都。擅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尤精肖像。初师蓝瑛,后取法宋元诸家,转益各师,精于临摹,功底扎实。肖像画名重一时,有白描、设色两种面貌,皆能曲尽其妙。形象逼真,生动传神。有《骑牛南还图》、《放鹇图》、《王原祁艺菊图》等传世。 据悉,禹之鼎这位画家不简单,禹之鼎出身比较贫寒,曾出使日本,是他一生中最显赫的事迹。这使他的肖像画誉满京城,也与此次出使有密切关系。他的一生大致可分成4个时期:33岁以前为早年,居乡习画,主攻肖像;34岁至39岁为壮年,入京供奉,出使琉球;40岁至50岁为中年,名誉京师,创作鼎盛:50岁至70岁为晚年,功成名就,孜求拓展。 据画史记载,禹之鼎是在康熙中入京任鸿胪寺序班的。鸿胪寺是专司朝贺庆典礼宾的机构,"序班"是掌管百官班次的官员,负责侍班、齐班、纠仪与传赞等仪节,官秩为从九品。禹之鼎任此职,官位甚低,但他似乎专司绘肖像的工作,与一般序班不太一样。 当时清朝国力强盛,藩属、外邦不断来人朝贡,他们均由鸿胪寺接待,每次来朝觐见的主要官员,都要由画家绘肖像留底,禹之鼎即任此职。 对此,文献曾有具体记载,吴暻《西斋集》卷二《广陵禹生王会图歌》序曰:"康熙丙寅、丁卯间,朝鲜、安南、琉球、贺兰、西洋、土鲁番、暹罗、喇嘛、阿罗斯、喀尔凯凡十国,其国王李琮等各遣使入贡,故事大鸿胪引使臣见朝毕,赐宴礼部,时东海公官礼部侍郎。公之客广陵禹生之鼎,善人物。公陪宴日,辄命生囊笔以随,生从旁端视,叠小方纸,粗写大概,退而图之绢素。 凡其衣冠剑履,毛发神骨之属,无不毕肖,图成,公取汲冢周书王会篇之义,命曰《王会图》。"禹之鼎为丙寅、丁卯年入贡使者画肖像,只是其中一例,他于康熙二十一年随汪楫等出使琉球,也当肩负绘像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