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姜乃军笔下的丹青不寂寞
▲画家作品:不知云山处 姜乃军,号老村人,现居北京。 曾任《中国老年报》社特邀美术编辑、中央委员会农工民主党主管《医药养生保健报》社专职美术编辑、记者工作、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文化产业部常务副部长。
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创作院研究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北方工业大学客座教授、内蒙古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
▲画家作品:山水相依 解读姜乃军笔下的丹青不寂寞
高级记者/贾晶晶 在书画界,姜乃军算不上什么声名卓著的人物,但是,他也绝对不是一个可以被忽略的角色。
▲画家作品:在水一方 在百度搜索栏中键入“姜乃军的艺术博客”,你会很快进入到姜乃军网络上的书画空间,这是一个异常活跃而又与众不同的丹青天地。在这里,姜乃军和他的画作似乎有着磁场一般的魔力,吸引一批又一批的访客纷至沓来,多达数十余万的点击率,大量不断刷新的留言和评论,让姜乃军的每一幅作品都炙手可热。越来越多的网民成为姜乃军忠实的“粉丝”,他们对姜乃军笔下的一花一草一鱼一鸟,都倾注着极其饱满的热情和激情。虽然这只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的情景,但却是现实中正在发生的真实的事情。大家对于姜乃军的这种关注和追捧,甚至到达狂热的地步——这样说并不夸张。
▲画家作品:气象万千 但是,这却多少有些不可思议。因为从我们惯常的思维角度来看,书画艺术相对于歌曲和电影来说,严肃性和专业艺术性相对较强,受众领域也相对较窄。因此一个画家像个明星一般拥有人数众多的追捧者的事情,似乎并不靠谱。并且,在书画界,人们对于一副好的书画作品,往往用曲高和寡来形容,这就是所谓的阳春白雪的艺术境界,在这种境界中,很多画家不得不保持着一种高高在上的生活状态,兀自承受寂寞。
▲画家作品:时来运转 但是姜乃军却分明地创造出另一种境界,一个互动的、热闹的丹青世界。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并不知道姜乃军如何界定外行和内行之间的距离,但是他一定在外行和内行之间,架构了一种桥梁,而这座桥,正链接了所有人都共有的东西——感情。
▲画家作品:江山助我 对于曲高和寡的书画作品,姜乃军始终持有驳斥的态度。他认为这类作品就像一场无人喝彩的演出,尽管表演者十分投入动情,但因为他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别人不懂,也很难获得认可和共鸣。书画艺术也是一样,不管画者有着怎样高超的技艺,如果和大众的审美进行对抗,那只能意味着出局。一副成功的书画作品,应该能是所有人都能“看懂”的。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画家作品:报春纳福
与姜乃军的结识是在2008年的一次书画笔会上。第一次见到他的作品,就被一种与众不同的表现力深深打动了。无论他表现的是花还是鸟,无论他的笔法是雄劲还是婉约,他都不会刻意追求形似,而是着重表现一种最原始最纯粹的生命的内蕴,并通过对其精神内涵的宣泄,释放出一种生命的张力。它让观者在面对面欣赏的时候,能分明地感觉到一种直击灵魂深入的震撼和感动,让人不觉浑然入境。而所有的感受更会在一瞬间形成一个最简单的字——“真”。这和郑板桥作品所竭力追寻的“真魂”如出一辙。 ▲画家作品:荷荷美美 ▲画家作品:传喜讯 这种特点在姜乃军笔下的梅花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姜乃军极其爱梅,常以梅花精神自比,因此他对于梅花的表现手法,也非常独特。梅花当属传统的写意花鸟作品中最为常见的形象,但姜乃军却并不拘泥或者苟同于传统手法,他对梅花的造型、表现笔法和用墨的风格,都做了非常大胆的创新。传统的写意梅花多为红色,并多以喜鹊配图,以彰显吉祥或喜庆。而姜乃军画的梅花,却多为白梅、绿梅,或者腊梅,每一幅梅花,都能通过不同的“语言”,传达出它所代表和蕴含的品味、格调、审美和思想,让你情不自禁间就融入到作品所透射出的情感内涵当中。并且,由于姜乃军对梅花有着深切的感悟,使他笔下的梅花更有风骨,而有风骨的梅花,就有了精神的力量,这种力量便是一种锐不可当的感染力,能在瞬间将欣赏者彻底征服——而不管他们到底来自哪里,属于何种阶层,是否懂得丹青艺术。这就是姜乃军专属的书画风格。
▲画家作品:山青水秀 姜乃军不甘寂寞的性格,让他始终在寻找着更多的认可。从他只身一人来到北京数十年的磨砺和打拼,奠定了姜乃军业界一定的地位,2012年11月与书法大家权希军、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赵忠祥等在陕西榆林共同联展中受到公众的好评和赞誉。易中天在点评论语时曾这样说,真正伟大的思想绝不会只适用于一时一地或一人。他们总是具有普遍的意义,也应该具有普遍的意义。艺术也是如此,有生命力的艺术就是大众的艺术,是让“所有人都懂”的艺术。这样的艺术,注定不会寂寞。
▲画家作品:万里江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