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收藏视野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收藏视野 >> 内容
宋元龙泉窑青瓷辨识
日期:2014/04/14 13:30:28 | 类别:1 | 来源:[原创] 中国书画导航网 | 字体: T | T | T
[提要]  

元代龙泉窑青瓷缠枝牡丹纹大瓶 杭州历史博物馆藏

元代龙泉窑青瓷缠枝牡丹纹大瓶 杭州历史博物馆藏

    宋代之时,随着越窑青瓷的渐趋衰落,在浙江龙泉的青瓷则逐步兴起,最后取而代之,发展成为江南的两大窑系之一。在宋代,龙泉烧造的青瓷窑中流传得家喻户晓的有两个窑,即哥窑和弟窑。这弟窑,也就是现在一般所谓的龙泉窑。龙泉窑和哥窑两者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点。这里主要介绍龙泉窑的辨别方法。

    其实,龙泉青瓷窑在五代时即已开始烧造,只是到了宋代才有大的发展。不仅产量大,质量高,而且还影响着南北的其他窑口。至元代时,由于南方白瓷的不断兴盛,其他青瓷窑口渐趋衰落,唯独龙泉窑却仍有发展。

    要辨龙泉窑青瓷,首先要观其胎釉。由于宋人的审美情趣比较崇尚釉色美,因此,这个时期的烧瓷均以追求玉质效应为佳。龙泉青瓷也是如此,釉面光润肥厚,釉质晶莹细腻,玉质感极强。因此,有无玉质感是首先要观察的,如釉色干枯,或釉面过于明亮者,就要小心。但有时候滋润的玉质光与过亮的“贼光”也就是一线之差,初入收藏者较难将两者区分开来。这就需要多上手真品,到博物馆或拍卖会多看实物,慢慢去感受和体会其中的细微差异。

    北宋和南宋,由于施釉工艺的不同,其釉面的表现自然也有不同,早期施釉要稍薄于中晚期,并由于所施的是粘结度不高的石灰釉,故釉面常出现有流淌现象。南宋之后,改变使用了在高温中粘度大不易流淌的石灰碱釉,因此,产品施釉加厚而且均匀,釉的流淌现象大为减少,器底施釉增多,玻化程度也较前提高,这也给鉴别提供了依据。在放大镜下,凡南宋施石灰碱釉的青瓷,釉面可见密集的大小气泡和未溶的白色石英颗粒。至元代,釉面的气泡则呈唾沫状。此外,由于宋元时期施釉较厚,因而在器物的边缘及其他凸起和转折之处,由于留釉较薄而露出白色线状胎色,俗称“出筋”。釉面有无“出筯”,也是鉴识是否宋元器的一个重要依据。从釉色上看,宋早期为青中闪黄,中晚期为粉青、翠青和梅子青,有少数为黄褐色釉。至元代,粉青、翠青和梅子青变成了黄绿色和个别呈现葱绿色,釉质也较宋时粗松,有的出现开片纹,由于施釉较厚,均有“出筋”现象。如釉色不对,且无“出筋”,就要慎重。

    从胎质上看,龙泉窑器物一般为灰白胎,也有少量的黑灰胎,黑灰胎大多为仿官窑产品。白胎常比黑胎要厚些,施釉也比黑胎器要厚些。宋元青瓷的胎质都是较紧密精细,胎骨偏厚。细分则早期较薄,中晚期趋厚,至元则更厚且粗些。元代大件器在烧成后底部常见有窑裂纹。在制作上,宋器底部一般均可见刀刮之痕,而元代较小的器物底部则可见乳丁状凸起,这是特征。伪品往往胎质偏白、偏粉,没有真品的古老质朴之气。釉色厚薄均匀,也缺乏玉质感,显得干枯无光或反之呈玻璃质贼光。釉色常青中夹黄或夹白,没有真品那种青翠的灵气。找不到因时间和环境造成的老旧之气。有的也有“老气”,但仔细看可发现全系人工所为。现在作伪技术提高,有人工做出的跳刀痕、乳丁凸、腐蚀斑和未熔石英颗粒等,须特别小心鉴识。宋时底足露胎处火石红大多呈铁褐色,色深有力。元时底足露胎处也有火石红,比宋时稍淡,但也是深沉有力的。元器有时在底足涂上一层酱色护胎釉,但深浅过渡自然。仿品火石红不是过深就是过浅,也有底足被人工涂成砖红色,却常常显得死板生硬而缺乏灵动自然的过渡。总之,只要发现上述情况之一,就须谨慎处之。

    在造型和纹饰方面,早期器物以盘、碗、壸为主,也有一些缽、洗、瓶、罐之类,器物造型都较规整精细、古朴浑厚,有不少是仿古铜器和玉器之物。均取正烧之法,故除圈足外其他部位均有釉。元代时制作不如宋代,器底和一些棱角之处修饰也较马虎,并显得生硬。在器型上,宋时多小器,元时则有不少大器出现。一般来说,青瓷的纹饰在宋代是由多变少,到元代则复由简单而变得繁复。宋早期盛行刻、划而成的瓷纹、弦纹和莲瓣纹等,至中晚期逐渐减少,仅少数器物上刻划有莲瓣纹图案,有的瓷洗中出现模印贴花的凸起双鱼,此外,一些罐上出现堆塑盘龙和在瓶、炉上装饰有鱼耳、凤耳、贯耳等耳饰。至元代,多花草纹,至中期又变得繁复精细起来。但是,须提醒的是,纹饰和造型均可仿制,因此,鉴识还是要更多地从胎釉和旧气上着手。

    附带说一下,近前考古发现,在龙泉明代时有供宫廷使用的青瓷官窑烧造。由此可以证明,龙泉青瓷到明代已趋衰落之说还有待探讨。鉴识明代龙泉青瓷,一是釉色趋黄,官窑品除外,官窑品也见釉色特别青翠的;二是釉面的玻化程度提高,釉面的亮度要超过宋元器。但釉面再亮,其亮光也是温润的,与新器火爆的“贼光”是不一样的;三是在形制上已趋同于明早期的器物。


责任编辑:美如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导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导航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条:独特的“蟹派”市场机制 下一条:嘉德香港2014春拍中国书画专场成交1....
→相关文章

·青州寇培深与“天下第一品”   
·银行承销团版装帧币将是未来装帧币市场的主角   
·看涨贺岁牛流通币的六大理由   
·贺岁牛装帧币,收藏、投资、礼赠皆相宜   
·书画收藏有风险入行需谨慎   
·收藏书画的门槛很高   
·关于“2021年贺岁”普通纪念币普制币 装帧销售事项的公告   
·书画收藏专家尹光华在乡下谟讲课   
·书画鉴藏专业委员会在雨湖区白石古莲城成立   
·收藏非小事 投资需理性   
→相关评论   ( 共0条评论,仅显示最新6条 )

<-验证码
  您的ip:10.1.30.*
更多 书画新闻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

徐亮,1955年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前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重庆美术协会顾问、重...[详细]
  •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 排行
  • 推荐

推荐排行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业务联盟   ● 地方分站   ● 商业合作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9.jpg书画导航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2-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2.gif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440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407号  12.jpg21974845  总编邮箱:daohang68@126.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普贤律师事务所    

特别提示:本网文章及图片均属原创或转载公开报道,凡因转载信息及图片造成的损失,本网均不承担责任。如有关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发表后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