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艺家轶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艺家轶事 >> 内容
鲁迅偏爱的女版画家:珂勒惠支(图)
日期:2014/08/22 07:03:06 | 类别:1 | 来源:[原创] 中国书画导航网 | 字体: T | T | T
[提要]  

珂勒惠支的版画作品《牺牲》(《战争》组画)

  20世纪以来,现代西洋版画开始进入中国。尤其是因为一代文豪鲁迅的大力推介,木刻(版画)受到了一大批青年艺术家的热爱。1931年,鲁迅等人在上海开办“木刻讲习所”,介绍并出版了包括丢勒、珂勒惠支、麦绥莱勒、蕗谷虹儿、比亚兹莱,以及一些苏俄版画家等在内的西方版画艺术,为青年版画艺术家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样本。其中,凯绥·珂勒惠支—这个名字,始终屹立在中国新兴版画的开端。对于中国版画家而言,她就是版画界的拉斐尔和伦勃朗,是凡·高和毕加索。[NextPage]

 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爱是珂勒惠支的版画的基本主题,这一点并不难理解。然而,用锋利的刻刀和黑白两色来表达爱的主题,这却是一桩艰难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况且,珂勒惠支刻刀下的线条常常是那样的直接、明快和犀利。一般来看,爱总是柔和的和绚烂多姿的,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时代,爱更容易被理解为甜腻和花哨的乐趣。然而,珂勒惠支艺术中的爱的主题是那样的浓厚和惊心动魄。

  对于珂勒惠支来说,她的爱却总是与苦难和牺牲联系在一起。很显然,这与她所处的那个充满贫困、饥饿、战乱和死亡的时代有关,不仅如此,也与她的个人际遇有关。她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及战争期间的困苦和混乱,而且,她那很年轻的大儿子就战死在战场上。

  当然,并非所有的苦难都是艺术,但伟大的艺术常常跟这些人类苦难相关。苦难造就了珂勒惠支的艺术,富于它们震撼人心的表达力。如在《面包!》一幅中,几个饥饿的孩子,目光中充满了恳求和渴望,而一无所有的母亲却只能背向孩子们,她那高耸的肩背,僵硬而又扭曲,透露出深深的绝望和痛苦。鲁迅在论到珂勒惠支的版画时,写道:“……她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斗争,所取的题材大抵是困苦、饥饿、流离、疾病、死亡,然而也有呼号、挣扎、联合和奋起。”(鲁迅:《〈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

  另一方面,珂勒惠支又不只是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苦难宣示。在她的作品中,苦难被赋予特别的精神深度。在她作品中,生命的痛苦被引向了深刻的爱,成为苦难救赎的寓言。而其通向爱的途径,则是牺牲。有一幅就直接命名为《牺牲》(《战争》组画)。一个身体有些衰颓但仍坚韧的母亲,伸出瘦削的双臂,托护着一个柔弱的婴儿,仿佛是从母亲的肢体里生长出来的一部分。在大面积的黑白色块的比较中,强与弱、柔软与坚硬、奉献与不忍、爱与牺牲,诸般对立的状态和情绪交织在一起,显示出人的精神世界剧烈震荡的情感冲突和悲悯的宗教情怀。

  凯绥·珂勒惠支进入中国艺术家的视野,算是恰逢其时。1930年代,当鲁迅将珂勒惠支的作品介绍进来时,正是民族经历巨大灾难的前夜。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艺术家的命运与生死存亡和国族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新兴木刻在工具和传播手段方面的优势立即显示出来了。复制性和形制规格较小,这本是木刻艺术的局限所在,但在战争年代,这恰恰成了一种传播上的优势。油画、国画、宣传画等艺术形式虽也可以用于抗战宣传,但单幅绘画传播面有限,印刷传播虽可大量复制,但需要印刷所专门制版印刷,周期长。一把刀,一块板,一瓶墨,几张纸,这些就可以构成一个小型的印刷所。在艰苦的战争条件下,木刻艺术不仅成本低,而且传播迅捷。

  木刻的表现力也与战争环境相适应。珂勒惠支的那种表现苦难和力量的刀法,很容易引起中国艺术家的共鸣。在战争状态下,公众更需要的是对意志的激发和鼓励,对于力量的赞美,政治和道德立场也相对简单和明晰。

  追求“力感”和黑白分明的价值判断的美学,是在特别环境中珂勒惠支对中国版画家最重要的启示。但这种启示却是片面的。许多人能够有效地习得珂勒惠支式的充满“力感”的刀法和黑白分明的价值立场,但始终无法传承珂勒惠支的那种(尤其是在铜版画和石版画上表现得较为充分的)细腻、柔软的母性,哀伤、忧郁的情怀和深邃、广博而又无私的悲悯与慈爱。久而久之,就难免陷于情感和艺术上的双重粗糙和简陋。

  现在,珂勒惠支再一次来到中国。有了较长的时间距离,我们应该有机会重新打量这位伟大的艺术家,领受来自她的艺术世界的更为丰盛的馈赠。


责任编辑:美如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导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导航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条:退笔冢和铁门槛 下一条:刘海粟重画古柏
→相关文章

·艺术家笔下的缪斯女神:谁是“秀恩爱”狂魔?   
·在她的笔下读到海派艺术家的逐梦人生   
·秦琦“人物”系列:从艺术家的故事到历史风情画   
·禹之鼎——以肖像画闻名的贫穷画家   
·叶浅予:为什么素描不是中国画的基础   
·书圣王羲之成功的道路有多少?   
·惠斯勒:音符般色彩中的神秘与和谐   
·画里画太极高手董其昌   
·徐邦达半尺辨真伪   
·李可染为什么喜欢画牛   
→相关评论   ( 共0条评论,仅显示最新6条 )

<-验证码
  您的ip:10.1.30.*
更多 书画新闻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

徐亮,1955年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前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重庆美术协会顾问、重...[详细]
  •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 排行
  • 推荐

推荐排行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业务联盟   ● 地方分站   ● 商业合作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9.jpg书画导航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2-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2.gif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440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407号  12.jpg21974845  总编邮箱:daohang68@126.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普贤律师事务所    

特别提示:本网文章及图片均属原创或转载公开报道,凡因转载信息及图片造成的损失,本网均不承担责任。如有关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发表后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