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艺家轶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艺家轶事 >> 内容
古代名士消怒有法 郑板桥画竹司马迁著书
日期:2013/12/05 15:32:17 | 类别:1 | 来源:[原创] 中国书画导航网 | 字体: T | T | T
[提要]  

    生活中,动辄发怒者,即使不殃及他人,亦会祸害自身。为此,古代的许多名士,都有自己的抑怒解愁之术。

  “悬联警怒”。林则徐性情刚烈,后来知道发怒不仅无用,且常给小人制造借口,于是在书房挂一条幅,书“警怒”二字以自制,并于厅堂悬一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上联自我警示应宽宏大量,下联自我告诫要无畏无私。

  “写字散气” 。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说,草书大家张旭,写字不为练技,仅以此抒发情感,或“不平有动于心,必以草书发之”。韩愈赞曰,此法简单有效,如握笔草书尤其是狂草,写字前所发之怒气,皆移向笔端,流向书面而消散。

  “佩韦缓气”。《韩非子》载,春秋时,魏国邺令西门豹为克服性情急躁的毛病,便“佩韦以缓气”。“韦”是熟牛皮,取其质地柔软的特性以自戒。每当脾气发作,即用手抚之良久,怒则消除。

  “弈棋息怒”。明代郑王宣在《昨非庵日撰》中记载,监察御史李纲性急,但酷嗜弈棋。逢下棋,性情即趋于安详、宽缓。其家人每见其躁怒,遂将棋盘置于其前,其面颜立刻改观,取子布局,怒气烟消云散。

  “赏花破怒”。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坎坷,却活到耄耋之年。他平时爱种花、赏花。每身处逆境,为排解心中愁怒,就去赏花,“放翁年来百事惰,惟见梅花愁欲破”。

  “画竹忘怒”。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任范县、潍县知县时,郁郁不得志。当受上司讽压,怒气来时,他便铺好宣纸,提笔画竹,以忘所怒。尤其他因助农民胜讼及办理赈济得罪豪绅而罢官后,画竹更成为他晚年排怒解愁的主要活动。

  “恩爱消怒”。人口学家马寅初,夫妻恩爱,他的词典里无“怒”字。他以“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联自勉。其与夫人几十年相濡以沫,心态从容自若,虽多难却长寿,享年101岁。

  “著书释怒”。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清代戏曲家李渔说:“予无他癖,唯有著书。忧藉以消,怒藉以释,牢骚不平之气藉以铲除。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冯忠方)


责任编辑:美如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导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导航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条:说说晚年齐白石有多好色 下一条:《中国珍邮:齐白石》首发 李燕忆与...
→相关文章

·艺术家笔下的缪斯女神:谁是“秀恩爱”狂魔?   
·在她的笔下读到海派艺术家的逐梦人生   
·秦琦“人物”系列:从艺术家的故事到历史风情画   
·禹之鼎——以肖像画闻名的贫穷画家   
·叶浅予:为什么素描不是中国画的基础   
·书圣王羲之成功的道路有多少?   
·惠斯勒:音符般色彩中的神秘与和谐   
·画里画太极高手董其昌   
·徐邦达半尺辨真伪   
·李可染为什么喜欢画牛   
→相关评论   ( 共0条评论,仅显示最新6条 )

<-验证码
  您的ip:10.1.30.*
更多 书画新闻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

徐亮,1955年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前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重庆美术协会顾问、重...[详细]
  •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 排行
  • 推荐

推荐排行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业务联盟   ● 地方分站   ● 商业合作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9.jpg书画导航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2-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2.gif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440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407号  12.jpg21974845  总编邮箱:daohang68@126.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普贤律师事务所    

特别提示:本网文章及图片均属原创或转载公开报道,凡因转载信息及图片造成的损失,本网均不承担责任。如有关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发表后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