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艺家轶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艺家轶事 >> 内容
(组图)郑板桥五十二岁得子如何教育
日期:2013/10/21 07:45:13 | 类别:1 | 来源:[原创] 中国书画导航网 | 字体: T | T | T
[提要]  

郑板桥画作 
郑板桥画作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也………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喜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

  清 郑燮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忠厚悱恻:忠实厚道,感情真挚。

  鱼飧(sun):鱼汤。

  修身养性

  郑板桥五十二岁得子,标准的老年得子,在重子嗣的封建男权社会,其意义非同凡响。当时郑板桥在潍县当县令,而家属都在老家,相隔千里,郑老师自然很牵挂他的娇儿,于是写信回家叮嘱弟弟如何培养侄儿。[NextPage]

 郑老师在家书里承认自己很稀罕老年得子:“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至于怎么来爱,郑老师就有讲究了,“爱之必以其道”,在玩耍嬉戏中,可培养他仁义真挚的性格,不要把他培养成刻薄急躁之辈。

  具体如何培养?郑板桥是搞艺术的,重视细节,他假设儿子正在吃糖果,是独享?还是分享?郑老师的建议是:分享。这个分享现在容易,换在乾隆时代那可不容易。因为那是等级时代,郑板桥虽然不大富大贵,但好歹也是做官的,可以称为“老爷”。郑家还有一批佣人,在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里,郑板桥老爷的儿子当然比佣人的儿女高人一等。

  郑板桥设想他的公子在吃糖果时,佣人家的小孩只能流着口水在一旁远观,他们的父母不敢跨越身份的鸿沟,只好将小孩支开,这对于天真的小孩而言,无异于“割心剜肉”的痛。

  郑老师建议他的弟弟,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让郑公子拿自己的糖果跟大家分享,都是父母所生,都值得疼爱,没有什么老爷下人之分,真所谓“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千万不能让小郑去欺负佣人家的小孩。

  郑板桥其实是在培养小孩的平等意识。无论古今,为适应竞争,很多人提倡优势教育,塑造个体优势,以换取在社会上的优越生存地位。然而,如果没有平等心态的观照,优势感可能发展成优越感,优越感又发展成分别心,从而发展到凌驾于人,瞧不起人,在小孩的领域里,发展成谁的糖果谁不能吃。在这样纯粹提倡个体优势的环境里做人,其实蛮辛苦的。

  因此,郑板桥认为“中举,中进士,作官”这些个体优势,都比不过“明理做个好人”,明白大家都平等的道理,就会做一个平等待人的好人,把这样的好人自小一批批地生产出来,就会有一个平等待人的好环境,优势的衡量标准不再停留在财富地位这样单一的基础上,彼此承认,彼此尊重。在这样的氛围里,个体的优势反而发挥得更好。

  一颗糖果,让郑板桥想到平等意识的培养,郑老师果然有艺术家的联想力。


责任编辑:美如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导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导航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条:(组图)黄琪翔旧藏齐白石《松鹰图》... 下一条:许江:仰观绝顶上 犹有白云还...
→相关文章

·艺术家笔下的缪斯女神:谁是“秀恩爱”狂魔?   
·在她的笔下读到海派艺术家的逐梦人生   
·秦琦“人物”系列:从艺术家的故事到历史风情画   
·禹之鼎——以肖像画闻名的贫穷画家   
·叶浅予:为什么素描不是中国画的基础   
·书圣王羲之成功的道路有多少?   
·惠斯勒:音符般色彩中的神秘与和谐   
·画里画太极高手董其昌   
·徐邦达半尺辨真伪   
·李可染为什么喜欢画牛   
→相关评论   ( 共0条评论,仅显示最新6条 )

<-验证码
  您的ip:10.1.30.*
更多 书画新闻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

徐亮,1955年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前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重庆美术协会顾问、重...[详细]
  •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 排行
  • 推荐

推荐排行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业务联盟   ● 地方分站   ● 商业合作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9.jpg书画导航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2-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2.gif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440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407号  12.jpg21974845  总编邮箱:daohang68@126.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普贤律师事务所    

特别提示:本网文章及图片均属原创或转载公开报道,凡因转载信息及图片造成的损失,本网均不承担责任。如有关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发表后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