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禅写意小品寄托的情怀 |
日期:2012/08/15 18:02:47 | 类别:1 | 来源:[原创] 中国书画导航网 | 字体:
T
|
T
|
T
|
[提要]
|

清人周济论词,有“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之语。寄托,是中国诗学的一个传统。无论诗人、词人,吟咏山水也罢,感伤时序也罢,怀人念友也罢,总包蕴着作者的理想、爱憎、褒贬、思考。同论说文字不同,这种理想、爱憎、褒贬、思考,不是以说理的形式表达,而是寄予在诗人构造的形象或环境氛围之中,显得更加含蓄而耐咀嚼。于是“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於君;宓妃佚 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在实际创作过程中,这种寄托的表现,要复杂得多,并非只是某种事物的借喻。专制主义禁锢思想愈深,这种寄托愈是隐晦难解。因此,对诗词中寄托的理解,必须同作者创作的时代、境遇、交往、思想联系起来,方能大致不差。此之谓知人论世。 这种诗学的传统,起初似乎并没有影响到中国的绘画,但到宋代,文人画兴,把诗学引入画论,绘画同样借重于寄托,别开了新的局面,尤其是文人画中一些遣兴小品,更因有所寄托而增添了画作的意蕴。这样的画作,笔墨、才情固然不可或缺,但人品、思想却显得更为紧要。 夏日苦热,得李苦禅先生写意小品一册,闲处读之,有如饮冰。苦禅先生为白石弟子,但作画有自家面目。还在1948年,白石老人题苦禅画作,即有“思想笔墨,色色神奇”的赞语。到1950年,白石老人90岁时,更在苦禅先生一幅《双鸡图》上题道:“雪个先生无此超纵,白石老人无此肝胆。”用八大山人与白石老人自己来衬托苦禅先生的英特,奖掖之殷,可谓造极,亦足见对这位弟子期望之切。
|
责任编辑:美如 |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导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导航网的价值判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