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书画新闻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书画新闻 >> 内容
霍春阳首次广州开展:传统够我们受用终身(组图)
日期:2015/03/23 17:38:37 | 类别:1 | 来源:[原创] 中国书画导航网 | 字体: T | T | T
[提要]  


霍春阳 《芳魂》(中国画) 

霍春阳 《芳魂》(中国画)

天津美院教授霍春阳首次广州开展,并称——传统够我们受用终身

3月20日至3月30日,“一花一世界——霍春阳新春花鸟画展”于广东南岸至尚美术馆举行,作为当代写意花鸟界大家和学者型画家,霍春阳的画作虽取自传统题材,却追求简约、空灵的风格,故而兰草能闻其馨香而不见繁叶,牡丹能观其雍容却不见艳丽。

霍春阳长期研读中国传统经典,并直言,谈画不如谈诗,谈诗不如谈经典。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 刘丽琴

三十成名:以《山花烂漫》名动画坛

1976年,三十而立的霍春阳以《山花烂漫》名动画坛,这幅和老师孙其峰合作的六尺巨幅写意花鸟画,其笔法、技法和色彩都令人耳目一新,在第四 届全国美展上格外引人注目——黝黑的山崖间 ,一丛丛金黄色的迎春花在阳光下绽放,枝蔓招展间,生机盎然,光彩夺目。盛开的迎春花也应和着时代的心声:粉 碎“四人帮”后,被压抑许久的集体审美情愫也激情迸发。

《山花烂漫》随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一时间,“迎春花”开遍祖国大地,当时全国17个省市的出版单位同时出版这幅《山花烂漫》。

回忆起当时的创作心境,霍春阳仍记忆犹新。1976年,他和老师孙其峰去泰山写生,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中,一个峰回路转,“偶遇”了一片灿烂的迎 春花,这片动人春色让他沉醉,也占据他的脑海,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山花烂漫》立意很明显,就是要表现待到山花烂漫时,春天的一片盎然生机,而且,这 里的春天有一种原野里的‘野味’,一种新鲜感,能够把春天的感情表现得很充分”。

迎春花除了有着明显的社会文化寓意之外,其艺术性创新又体现在哪里呢?霍春阳对记者解读道:用六尺大的篇幅来描绘迎春花这种花卉,在以前少有; 同时,《山花烂漫》借鉴了山水画的大气,将山水与花卉融合在一起,这种创意得到业内认可;在用色上,不完全用国画颜料,还采用了西画颜料,像柠檬黄,让春 意浓得化不开;在技法上,突破以前双勾填色的手法,直接用水粉的颜料来点,表现花的密集、气氛也更加恰当、充分。尤其是黄花与黑石的对比,在视觉效果上非 常鲜明,艺术感染力也直抵人心。”

“迎春花”成为记录时代变革的一种象征,霍春阳也因此声名鹊起,多次被邀请至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单位作画,并于1978年被调往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迎来了自己人生和艺术上的春天。

五十从简:以少胜多,简约画境表达深沉意境

但是,霍春阳并没有将创新之路走到底,而是回归传统花鸟画。业内如今再谈霍春阳,都赞其虚静空灵的画风和冲淡平和的心境。

霍春阳以梅、兰、竹、菊为主要题材,不求繁芜,不重尺幅,寥寥数笔间,一杆劲竹、几株兰草、数枝寒梅便跃然纸上,清香满溢。在多年的笔墨实践 中,霍春阳摸索出一种“揉墨法”,即讲求“墨要有体积和厚度的概念”,把用线叠加变为以墨反复与纸揉磨。他画的梅干,就是通过渴笔和渴墨,把行笔的力度和 速度控制得恰到好处。对墨的把握,也使得霍春阳的作品单纯、简约,达到了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NextPage]

霍春阳 《林间》(中国画) 

霍春阳 《林间》(中国画)

谈及转变,霍春阳甚至把自己早年笔墨纵横、意气风发的探索比作“邪路”:三十岁成名,躁气还很足,四十多岁还没退火,“那时我追求力能扛鼎,用 全身力量来爆发,想探索、想创造的思想促使我去做变形。当然,这也得到了肯定,说我既有笔墨功夫又有现代意识”。创作于1985年的大写意作品《林间》正 是那时作品,其画面笔墨酣畅。但在参加一个北京大学举办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班,在经过近10年画外功的恶补、研读传统经典之后,1995年前后,霍 春阳开始“静”下来,画风随之转变。他悟出,绘画应该像中国诗句一般,讲究锤炼。“少则得,多则惑,我选择转变,去固守传统,就是选择我们传统的价值观。 中国天人合一、物我两化的价值系统需要我们去继承、去领会。在生活、思想、审美上,我们的所作所为应该遵守这些‘道’,如此,在完善人格的时候,我们不会 活得越来越复杂,而会越来越单纯。”他说。

对话霍春阳:潮流和时髦易成过眼云烟

广州日报:梅、兰、竹、菊可谓是国画的必修课,历史上亦不少专擅“四君子”的名家,您如何在众多历史大家面前走出自己的路子来?

霍春阳:关键不是画什么,而是如何画。近几十年来,我们在绘画题材上开辟了不少新的领域,可是很多寿命都不长,为什么?因为内容不深刻。在形色上、在新鲜花样上打主意,这是人类肤浅的一种表现。

我们祖先选出来的这些题材,都是和人品、人格、情操有关系的,手里画着画,心中崇尚这种品格,绘画和做人都是一体的。前人创造了这些语言,我们充分利用就足够了。

广州日报:在人人谈创新、谈中西融合的当下,坚守传统其实走的是一条更艰辛的路?而且在快节奏的当下,要读懂您的画也不容易,在简约面前,人们可能看到的只是简单?

霍春阳:就像我们读古人的诗、画,读祖先的经典,也是要反复地读,读一辈子,才能挖掘到埋藏其中的丰富的有价值的东西。一个人知识量、悟性不够 的话,很难理解中国传统所崇尚的“情不外溢、物我两忘”之境。我在实践中不断领悟到,创作不能求一时之名,必须深刻,而走这条路就不靠以繁取胜,而要从复 杂的生活里萃取精华。高节奏的社会其实更需要提炼、简约。如果你不博大、不深刻,一览无余,深层次的人自然会把你遗弃。太随潮流了,太时髦了,就容易变得 肤浅,成为过眼云烟。

广州日报:创新、追求个性难道不重要吗?

霍春阳:对于“新”的思考,我强调要“清新”。清新是自然流露,是无意识的,是以朴实为根基,是在自然而然中蕴含的千变万化;而一味求新的 “新”已经被污染,刻意的设计和包装,并非出自本心,其结果只能是越追求越伪装,假的东西只能欺世盗名。“画到无心方为大道”、“无异言而生清净心”,这 才是价值所在。

广州日报:笔墨当随时代,作为现代人为什么不去选身边的事物呢?

霍春阳:我们的时代很浮躁、肤浅,但我们的知识分子、我们的精神不能这样“时代化”。有人说我保守,但我要说,我保的正是那些亘古不变的、不可动摇的价值。




责任编辑:美如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导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导航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条:“怜物•刘会营中国画作品展”... 下一条:中国书法出版社首次“送文化 下基层...
→相关文章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亮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晉韻流芳——常美娟作品展在山西举办   
·周而复始——周阳艺术展北京开展   
·北京市通州区书协助力逸庭书画院艺术新发展   
·海之韵,画之魂:李冬的海洋绘画艺术之旅   
·北京圣融美术院国展班书画交流会圆满举行   
·台湾书画家走进新疆书画交流   
→相关评论   ( 共0条评论,仅显示最新6条 )

<-验证码
  您的ip:10.9.133.*
更多 书画新闻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

徐亮,1955年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前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重庆美术协会顾问、重...[详细]
  •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 排行
  • 推荐

推荐排行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业务联盟   ● 地方分站   ● 商业合作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9.jpg书画导航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2-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2.gif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440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407号  12.jpg21974845  总编邮箱:daohang68@126.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普贤律师事务所    

特别提示:本网文章及图片均属原创或转载公开报道,凡因转载信息及图片造成的损失,本网均不承担责任。如有关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发表后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