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7日下午三点,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集美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主办的 “怜物•刘会营中国画作品展”将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出。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孙玉敏教授担任策展人。届时将力邀著名画家刘巨德、刘临、刘金 贵、师界弘,著名雕塑家王洪亮等嘉宾参加开幕式。将展出刘会营大尺幅的工笔人物和小尺幅的没骨作品六十余幅。
刘会营在近年的中国画坛上颇为活跃,曾十余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国家级展览,多次 参加国内外展览并有获奖,有六件作品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收藏。本次展出作品在题材方面,主要是从日常生活入手,绘制的人物多是自我内心的外化写实。而没骨作 品,多是日常生活常见的物件,甚至是被人遗弃的花果、盆栽、啤酒瓶、龙虾壳等生活废品。画家在绘画过程中把自己当作一个生活的拾荒者,在那堆所谓的生活垃 圾中,翻寻和发掘他们的价值所在。这也正是本次展览的主旨: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个万物共生的世界,需要用柔顺的心,纯净的爱来连接彼此。当我们内心有了纯净 的爱,自我认知能够容纳世间万物时,就会找到一种与世界共舞的宁静。也是我们安住在宇宙之中的家——本心。它既盈满又虚空,它的广阔深远能拥抱这世间的一 切。
刘会营近照
刘会营,笔名刘易,男,1979年6月出生于河南洛阳,2002年7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 学,获学士学位;2007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获硕士学位;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孙玉敏画室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2007年8月至今任教于集美大学。[NextPage]
沐 117×238cm 2015年
风雨兼程待来年
文/童焱
对于当今很多”吃艺术”的人来讲,刘会营是一个把艺术当作信仰来追求,当作生活来对待的人。
他先是在河南师范学院读大学,在郑州工作几年后又南下,在厦门大学艺术学院读研究生,如今,在集美大学教育学院任教近10年后,又北上,到清华美院访学。一路上走来,可谓风雨兼程,很是不易。[NextPage]
漾 120×242cm 2014年
对此,刘会营自己倒是没什么感伤,因为认准了自己要走的路,这些曲折、痛苦、孤独、焦 虑,似乎都已转化为一种享受,一种财富。吃苦,在他那里,早已成为家常便饭,为了画画,他带几个馒头,在画室里一呆就是一天。为了体验生活,他曾经独自一 人只带了6000块钱漫游青海、西藏和尼泊尔。期间还因为长途汽车出故障,徒步在黑夜里走过尼泊尔樟木的山路。为了兼收并蓄,涵养自己的内心世界,他平时 还学习做漆画,并到到厦门的筼筜书院聆学术大师们的国学讲座。他是一个热爱和敬畏生命的人,经常收养流浪狗,为它们治病。在一篇游拉萨时写的随笔中,他这 样说道:“太过喜欢此刻的自己了,为自己能在此世成为一个微乎其微的生命而感到自豪。不仅是个生命,而且还是个有时有知觉的生命,是我上辈子在阳间积了功 德,才能此世再为人?也许是的。”我认为,就创作发展而言,一个艺术家的阅历要重于他的学历。只有在生活中成长的艺术家,他们的艺术表现才会有内容,才能 打动人。这一点,刘会营肯定算得上是一个坚定的践行者。[NextPage]
痊愈之一 85×220cm 2013年
在艺术创作领域,刘会营专攻的是工笔画。工笔画,难成而易好,在当今这个商业化的社会发 展环境中,它的市场价值很高,惹得很多国画家趋之若鹜,以至于成为今天中国国画界的一个显著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工笔画画风在实现环境中也似乎形成了一种 风气,瑾细琐碎之象盛行,无病呻吟之态泛滥,图式化痕迹明显,精神内涵匮乏。面对这样的景象,刘会营表现得很冷静,他画画有一个原则,就是要画自己的感 受,自己真实的生活状态。而且,这还不是一个简单的画普通的花鸟树石,借物抒情、写心达意的问题,而是深入生命本质,感悟存在的价值,继而真实表达自我的 问题。在这个思想着眼点上,不仅工笔和写意并没有什本质的区别,而且传统中国画和西方现代艺术之间也没有什么界限。可是,追求或理想虽如此,但真正在实践 上达到完善并非想想那么简单。[NextPage]
痊愈之二 85×220cm 2013年
这路该怎么走呢?
假如刘会营不那么执着于艺术,不特别看重真实对于艺术的价值,这个问题也就不是一个问题 了。然而,表面文弱的刘会营,在艺术生活中的表现就是那么犟筋,他的诚实给自己在艺术发展道路上设置了一个大难题,要想跳过去,实现理想,达到好的效果, 还要付出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