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文房四宝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文房四宝  >> 内容
辽砚的传说   Hits:1354   Date:2012.02
辽砚,因产地在辽东而普遍被北方人所熟悉,特别是民国时期曾与端砚、歙砚、罗纹砚齐名而倍受文人雅士和巨商大贾的青睐。辽砚的由来要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辽代。辽国景宗皇帝正宫娘娘萧皇后(萧燕燕)的父亲是萧思温。这天,萧思温来到辽国的元勋高勋家做客。高勋说:“说一千道一万,读书之人,要是弄...[详细内容]
包公沉砚成砚洲的传说   Hits:1403   Date:2012.02
砚洲俗称砚渚,“砚渚清风”是肇庆市(古端州)八景之一,即指此地江风习习,清爽宜人,西江流至此地,水分两路,远眺砚洲,犹如一叶轻舟,飘浮江中,景色优美。传说这美丽的景色竞然和包公有关。相传北宋康定年间,包拯调任端州知军州事,在任三年期间,包公为官清廉,政绩颇丰,关心百姓疾苦,民风淳...[详细内容]
多福砚的传说   Hits:1379   Date:2012.02
泰山之前,汶水分双流环绕徂徕山流过,又汇合于大汶口,西流而去。据清人王士祯记,明崇祯年间,山东邹平名士张华东丁丑三月游泰山,途宿泰山南部小镇大汶口,行至汶水之滨,于水中得一异石,“石可尺许,背负一小蝠,一蚕,腹下蝠近百,飞者,伏者,肉羽如生。蚕右天然有小凹,可以受水;下方正,受墨。”张华东如获至...[详细内容]
传世古砚的非常故事(图)   Hits:1342   Date:2012.02
明代著名书法家周天球曾珍藏石砚 在津南区咸水沽镇刘家码头村老乡医刘传义家中,珍藏着一方砚台,来历不同一般。 据刘传义介绍,这方石砚的主人是明代著名书法家周天球(1514—1595),后被咸水沽士绅周汝昌的父亲周景颐收藏。刘传义的祖父刘锦文,是当地一名老中医,与周汝昌的父亲周景颐过从甚密,曾医...[详细内容]
苏轼十二岁喜得天砚的故事   Hits:1438   Date:2012.02
苏轼12岁时,一天与几位小朋友在家后的空地上作游戏,在凿地时发现一块美丽的奇石,颜色似鱼鳞般,有着闪烁浅碧的色彩。且石质细润光滑,微显道道脉络,敲之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于是他将石块细心地雕磨成砚台(墨盘),便常用此砚台磨墨写字。因他发觉此石不仅磨墨容易,而且有保持水份的特点,能将磨好的...[详细内容]
家族故事——龙凤巨砚传奇(图)   Hits:1904   Date:2012.02
众人观看巨砚 18条龙盘绕在长城左右,一只凤凰展开翅膀朝向天空……这是被当地人称为“天下第一砚”的构图,在这方砚台背后有着一个家族5代人200年的梦想。从清朝末年,河北的李氏家族经历了近200年呕心沥血,完成了这方砚台的雕刻。几经辗转,现在这方巨砚藏身在辽宁省阜新,现在砚台的主人正在全国范...[详细内容]
明代端石长方砚(图)   Hits:1468   Date:2012.02
相关背景资料:“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这是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赞美端砚的诗句,古代的端砚大多没有什么图案花纹装饰,显得粗陋、简朴。宋代以长方形砚为特色,砚底挖空,两边为墙足,可用手抄底托起。唐宋时期的端砚注重实用。好的端砚研出的墨汁细滑,酷暑不干,严冬不冻,墨汁...[详细内容]
清代浪纹端砚(图)   Hits:1445   Date:2012.02
清代浪纹端砚(背面)[详细内容]
笔的选用及保养方法(图)   Hits:1433   Date:2012.02
笔的选用方法  笔有「四德」,即「尖、齐、圆、健」,下面逐一介绍:   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瑞。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作家常以「秃笔」称自己的笔,但笔不尖则成秃笔,做书神彩顿失。  选购新笔时,毫毛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检查旧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详细内容]
文房四宝雅号趣谈(图)   Hits:1436   Date:2012.02
笔(毛笔)、墨、纸、砚称“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在我国古代,它们总是同文人士大夫的书斋生活相关,文人士大夫赋予了它们深沉含蓄的魅力,它们也成就了文士温文儒雅、挥洒激扬的风姿。   笔:唐代文学家韩愈一篇《毛颖传》,以小说形式借笔拟人,写出文人的普遍遭遇。文中以“毛颖”为笔的拟人...[详细内容]
“一得阁”墨汁闻名与耳   Hits:1484   Date:2012.02
北京“一得阁”以生产墨汁而闻名与耳,距今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   清朝同治年间,安徽一个姓谢名松岱的文人进京赶考,名落孙山,深感研墨太费时间,耽误答卷。他当时想,如果能制出一种墨汁直接用于书写,既省时又省力,不就可以“一艺足供天下用”吗?于是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选用油烟,再加上...[详细内容]
文房四宝中的湖笔十八称(图)   Hits:1411   Date:2012.02
笔为文房四宝之首,而湖笔在古时,人们曾经赋予各种别致的代称,至今广泛应用。意趣盎然,耐人寻味。  一、 管:《笺》:“彤管”,笔亦管也。  二、 管子:唐《开元遗事》:有一书生,进谒李林甫,称笔为“管子”。  三、 毛颖:宋 陈渊《墨堂文集》:“我行何所挟,万里一毛颖。”  四、 管...[详细内容]
文房四宝收藏投资正当时(图)   Hits:1435   Date:2012.02
文房四宝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它是中国独有文书工具,开创和传播了东方最具魅力的书法和绘画艺术,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在今天已经逐步失去了其作为器具的使用价值,但它却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显现出勃勃生机,变成了收藏品,延续着千年文人的文化追求,和现代人对于古代文化...[详细内容]
宣纸制作工艺(组图)   Hits:1432   Date:2012.02
一,原料:檀皮、稻草等 二,加入草灰蒸煮 三,放在山坡上日晒雨淋 四,多种原料混合发酵、打浆 五,用竹廉抄成纸张 六,焙垅烤干做成宣纸 宣纸原料 宣纸的选料和其原产地泾县的地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青檀树是当地主要的树种之一,故青檀树皮便成为了宣纸的主要原料。而当地又种植水稻,大量的...[详细内容]
端砚制作工艺(组图)   Hits:1385   Date:2012.02
端砚制作工艺端砚制作工艺端砚制作工艺端砚制作工艺在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这里,滚滚东流的西江水,穿峡而过,直奔南海。夹岸丛山峻岭,气势磅礴,重岩叠翠。端砚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详细内容]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页次:19/24页 共有359篇文章 转到

更多 书画新闻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

徐亮,1955年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前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重庆美术协会顾问、重...[详细]
  •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 排行
  • 推荐

推荐排行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业务联盟   ● 地方分站   ● 商业合作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9.jpg书画导航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2-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2.gif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440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407号  12.jpg21974845  总编邮箱:daohang68@126.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普贤律师事务所    

特别提示:本网文章及图片均属原创或转载公开报道,凡因转载信息及图片造成的损失,本网均不承担责任。如有关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发表后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