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访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名家访谈 >> 内容
蒋再鸣:艺术市场仍有漏可捡
日期:2013/09/18 09:45:05 | 类别:1 | 来源:[原创] 中国书画导航网 | 字体: T | T | T
[提要]  

□藏家传经    

  19岁那年,他向父母借了2000元钱入藏了沈周的一件青绿山水作品,半年后,以1万元出手。从此他有了人生第一笔艺术品投资资金。再后来,黄宾虹、周思聪、卢沉等响当当的名家作品他都有收藏,他就是策展人蒋再鸣。每年只策划一个艺术展览的他,在策展之余还热衷收藏古代与近现代书画作品。对于收藏,蒋再鸣认为,以赚钱为目的的所谓“收藏”完全背离了真正收藏的本质,收藏一定要建立在正确的艺术史收藏观念和审美判断上。

  京华时报记者汤志园

  沈周作品半年赚8000元

  年幼时,蒋再鸣曾在沙孟海的书桌旁看其读书写字,并在那里得到了沙孟海先生赠与的人生第一件藏品《早发白帝城》。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笔投资是在其19岁那年,他向父母借了2000元入手了沈周的一件青绿山水作品,半年后,以1万元出手。

  蒋再鸣介绍,在艺术品市场还没有被看好的上个世纪90年代,黄宾虹最贵的画作是3万多人民币每平方尺,潘天寿作品在1995年时也不过3万元每平方尺,即使到了2003年左右,近现代大师的作品也就5万至8万元每平方尺。“那个时候,也许是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艺术品的价值”,蒋再鸣说。

  作为策展人,虽然自己常与当代艺术打交道,但蒋再鸣却很少收藏当代艺术。“相比较动辄几十万、几百万高价的当代艺术名家作品,我觉得古代和近现代书画作品的收藏更加超值,并对它们未来的升值空间充满信心。”蒋再鸣说。[NextPage]

 学术价值是收藏核心

  在当下的艺术市场,许多人着眼于“投资”或者“投机”。蒋再鸣认为以赚钱为目的的所谓“收藏”完全背离了真正收藏的本质。“作为有品位与审美判断的收藏家一定要有原则,收藏一定要建立在正确的艺术史收藏观念和审美判断上。”蒋再鸣说。以他自己为例,最初的收藏主要以自己的生长背景为主的老浙派近现代书画家为主,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自己见识以及阅历的增长,收藏的范围扩大到江浙以外的大家作品。再后来,像溥心畬、启功等北派书画家的作品也开始涉猎。

  蒋再鸣认为,收藏一定坚持收藏有真正学术价值、在美术史中有着独特魅力的艺术家的作品,不要去在乎艺术家有多高的社会头衔。例如开现代写意画派新景象的吴昌硕;晚年艺术创作达到高峰的黄宾虹;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的潘天寿等,他们在传统绘画主题创作体制之外进行了艰难的开拓,他们的学术价值毋庸置疑。

  艺术市场仍有漏可捡

  随着艺术市场的火爆,更多的人参与拍卖,很多人发出感慨,市场已无漏可捡。蒋再鸣认为,艺术市场仍有漏可捡。通过自己近20多年的收藏经验来看,50万元的齐白石扇面还可以在拍卖会上竞得;何绍基的书法几万元就可以带回家,在当今市场这就是“漏”。“不要将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到那些拍卖会上的压轴作品,精品不止一件”,蒋再鸣说。

  蒋再鸣为涉足收藏的新手透露了三大法宝:第一,多进博物馆、美术馆,多看作品,经手的作品多了,眼力也就提高了;第二,新手入行浅,经验不足,寻找懂行的投资顾问来作为自己的眼睛也是不错的选择;第三,在去拍卖会竞拍之前,通过查找作品著录等有效的信息,做足功课,事半功倍。[NextPage]

>>收藏故事

  高价回购《湘江纪游》

  蒋再鸣的工作室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藏品组合,在黄宾虹《湘江纪游》的旁边配有一副溥心畬的七言对联。说起这组奇特的组合背后,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1991年,蒋再鸣从黄宾虹亲戚那里买到其一件精品《湘江纪游》,当时花了12000元。半年后,蒋再鸣的母亲生病住院,急需5000元押金,迫不得已,他就用此画做抵押,向朋友借钱为母亲治病。

  母亲痊愈后,等去朋友那里还钱时,朋友竟不舍得将作品还给他,他为了报答朋友的帮助,忍痛将画转给了朋友。21年后,当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上再次见到《湘江纪游》时,蒋再鸣不惜花了242万港币购回,为此,还特地买了溥心畬先生的七言对联配此画,足见对黄宾虹画作的喜爱。蒋再鸣称这才是真正的收藏,“收藏如果只盯着数字,就失去了收藏的意义。”这也是迄今为止,蒋再鸣最钟爱的藏品。

  >>收藏十问

  1.收藏作品类型?近现代书画为主。2.第一件藏品?沙孟海《早发白帝城》。

  3.最满意的入手作品?黄宾虹《湘江纪游》。

  4.投资赚的第一桶金?1987年沈周作品赚了8000元。

  5.资金来源?以藏养藏。

  6.收藏渠道?画家本人、画家家属、画商及拍卖会。

  7.去拍卖会捡过漏吗?经常。

  8.收藏和投资的关系?相互独立,又相互交叉。

  9.推荐哪些近现代大家?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等。

  10.投资建议?量力而行。


责任编辑:美如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导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导航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条:冯远:任何挑战人类底线的“艺术”都... 下一条:张如兰:收藏不是人人都能玩(组图)...
→相关文章

·老广札记:学画点滴   
·范迪安:千篇一律的美,不叫美!   
·张立辰——传统文人画现代性和学院型演化的范例   
·孙晓云: 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高伟:胸次磊落有大志 落笔画虎独占鳌   
·启功:学书法为什么要临帖   
·尹呈忠:乔十光先生为从事艺术的我们树立了榜样   
·郑铁峰:傍窥尺犊,俯习寸阴   
·姜乃军:心像在胸,放笔直书   
·李海涛:不只寸土必争,更要寸海必争   
→相关评论   ( 共0条评论,仅显示最新6条 )

<-验证码
  您的ip:10.1.30.*
更多 书画新闻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

徐亮,1955年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前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重庆美术协会顾问、重...[详细]
  •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 排行
  • 推荐

推荐排行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业务联盟   ● 地方分站   ● 商业合作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9.jpg书画导航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2-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2.gif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440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407号  12.jpg21974845  总编邮箱:daohang68@126.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普贤律师事务所    

特别提示:本网文章及图片均属原创或转载公开报道,凡因转载信息及图片造成的损失,本网均不承担责任。如有关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发表后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