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收藏视野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收藏视野 >> 内容
博物馆收购国宝“很差钱” 全年经费仅够起拍价
日期:2012/07/01 18:44:56 | 类别:1 | 来源:[原创] 中国书画导航网 | 字体: T | T | T
[提要]  


底价1.8亿元的“过云楼”藏书。本报记者 崔晓摄


  【现象】“物价”飞涨,

  文物收购数量连年下滑

  今年春拍市场,最夺人眼球的艺术品不是书画,也不是瓷器,而是底价1.8亿元的“过云楼”藏书。这批传世古籍亮相拍场后引发广泛关注,很多古籍研究专家纷纷建言,希望国有文博机构能够出资收购,让这批国宝级古籍“叶落归根”。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有博物馆、图书馆的收藏经费十分有限,与“物价”飞涨的艺术品市场相距甚远,想要收购“国宝”困难重重。

  南京一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内博物馆的藏品来源主要有考古发掘、社会捐赠和征集收购三种渠道。受功能定位所限,依靠考古发掘补充馆藏文物的博物馆数量较少,多数博物馆要靠社会捐赠和征集收购扩充“文物家底”。

  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80年代末,是国有博物馆藏品增长的爆发期。各地博物馆为了丰富馆藏资源,展开了规模浩大的文物征集工作,很多散落民间或流失海外的国宝重器,都是在这一时期以政府收购的形式入藏各大博物馆。作为国内规模最大、藏品最多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一直是收购“国宝”的中坚力量。自建院以来,故宫博物院共收购各类文物16.5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就有2700件。而时间最早、也是最为人们熟知的一次文物收购,便是1951年由国家拨款48万元港币,购回两大传世名帖《中秋帖》和《伯远帖》。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全民收藏热的兴起,博物馆的藏品征集工作开始步履维艰。民间藏家“惜售”,加上市场价不断攀高,导致国有博物馆的文物征集收购数量连年下滑。

  【分析】收藏经费拮据,

  全年经费够不到起拍价[NextPage]

  2003年,故宫博物院调用文物征集专项资金2200万元,在嘉德春拍上收购隋人书《出师颂》,这一大手笔收购在海内外轰动一时。但此后近10年间,国有文博机构再未有过千万元以上的文物收购,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买不起”。

  记者走访南京多家博物馆后了解到,目前国有博物馆的收藏经费都很“拮据”,一般的地方博物馆每年只有几十万元,省级博物馆相对高一些,也不过数百万元。在如今价格飞涨的艺术品市场上,国有博物馆的“购买力”已经远远落后于私人藏家。

  一位负责博物馆藏品征集的文物专家介绍说,博物馆收购文物有两大基本要求:一是所购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二是成交价格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早些年,博物馆到民间征集文物跟‘捡漏’差不多,花很少的钱就能淘到精品。现在市场行情太火,有资格入藏博物馆的流通文物都是各大拍卖会的重量级拍品,很多博物馆把全年的收藏经费砸进去都够不到起拍价,拿了号牌也举不起来。”

  专家还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所绘的乾隆御制《大阅图》世存3件,第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前两年第二件《大阅图》亮相拍场,故宫方面打算花500万元收购入藏,但拍品的底价就达到800万元,最后成交价更是拍到了2000多万。

  【对策】引入民间资本,

  建立博物馆典藏基金

  “过云楼”藏书名满天下,此次上拍的古籍善本近1300册,既有宋刻《锦绣万花谷》、元刻《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集》等传世孤本,也有元、明两代藏书家和出版家的珍本,被许多古籍专家誉为“无价之宝”。尽管各方都有促成国宝回归博物馆的愿望,但国有文博机构要完成这笔收购难度很大——1.8亿元的拍卖底价,无论是故宫博物院还是国家图书馆,其专项收藏经费都难以负担。

  过去几十年,国有博物馆金额最大的一笔文物收购也未超过5000万元,此次“过云楼”藏书仅底价便接近2亿元,最后的落槌价很可能又是一个“天文数字”。北京匡时副总经理谢晓冬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国有文博机构和私人藏家和拍卖公司进行接触,并表达了对拍品的兴趣,但落槌后花落谁家尚未可知。

  业内人士表示,收购“国宝”不能只靠国家拨款“一条腿走路”,国内博物馆可以效仿国外的成功经验,引入民间资本建立博物馆专项艺术基金,完善自身的“造血机制”。他举例说,美国的博物馆无论公立还是私立,都有很多资金渠道用以维持博物馆的运营、典藏。除了政府拨款外,博物馆的“经济命脉”主要来源于各种民间基金,比如社会捐助、艺术基金、企业或私人赞助以及博物馆自身的文化产品销售收入等。作为非营利机构,博物馆可以围绕馆藏文物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实现“以藏养藏”。 记者 朱凯

责任编辑:美如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导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导航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条:教你三种艺术品拍卖技巧 下一条:农民艺术家独创树叶树皮拼画 被博物...
→相关文章

·青州寇培深与“天下第一品”   
·银行承销团版装帧币将是未来装帧币市场的主角   
·看涨贺岁牛流通币的六大理由   
·贺岁牛装帧币,收藏、投资、礼赠皆相宜   
·书画收藏有风险入行需谨慎   
·收藏书画的门槛很高   
·关于“2021年贺岁”普通纪念币普制币 装帧销售事项的公告   
·书画收藏专家尹光华在乡下谟讲课   
·书画鉴藏专业委员会在雨湖区白石古莲城成立   
·收藏非小事 投资需理性   
→相关评论   ( 共0条评论,仅显示最新6条 )

<-验证码
  您的ip:10.1.30.*
更多 书画新闻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

徐亮,1955年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前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重庆美术协会顾问、重...[详细]
  •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 排行
  • 推荐

推荐排行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业务联盟   ● 地方分站   ● 商业合作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9.jpg书画导航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2-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2.gif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440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407号  12.jpg21974845  总编邮箱:daohang68@126.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普贤律师事务所    

特别提示:本网文章及图片均属原创或转载公开报道,凡因转载信息及图片造成的损失,本网均不承担责任。如有关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发表后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