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乾玮(左)和画家朋友
不久前在深圳梅林中学举办的一场充满“原生态”性质的“孙乾玮现象”艺术展让人们大开眼界。孙乾玮的艺术指导老师、著名画家李振飞,深圳知名插画家静茹、艺术评论家彭曙明以及陈渐院长、柯略教授等嘉宾认为梅林中学倡导“原生态思维教学”在当今中国是一个积极尝试,“孙乾玮现象”的出现是一个重新的认知,这将给中国美术界带来全新的视角和冲击。[NextPage]

孙乾玮作品研讨会
艺术,可分为写实、具象和抽象艺术。无论是具象还是抽象艺术,均是艺术家的独自创造,是个人的天性发挥。无论是其笔下的遒劲的线条、斑斓的色彩,都与其艺术素质无法分开。可以说艺术家的成就与艺术家的天分有极大的关系。[NextPage]

孙乾玮作品
我们细心观察,东西方人对艺术的感觉和审美,确实存在思维上的差异。东方人喜欢写意,空灵;西方人则喜欢写实、色彩。纵使是中国人,对艺术的喜爱也存在差异,有人喜欢空灵的中国画,有人却喜欢写实的西洋油画,有人则在写实的油画注入空灵的意境。如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就是留学西洋的画家。他的油画“老墙”、“野草”、“江南人家”中,我们既可以看到西洋画的写实,也可以看出中国画诗意般的意境;他创作的彩墨中国画“汉柏”、“老重庆”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中国画的墨韵和感受到西洋画的色彩构成。[NextPage]

孙乾玮作品
艺术无国界,艺术家不会因为民族问题、国界问题而停止探索其它民族的艺术。法国的毕加索就非常崇拜齐白石、张大千所创作中国画的线条,说“真正的艺术在中国”。相反,不同艺术家虽然理念不同,只是他们局限于自己特定的生存空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思维方式生活,画布上留下的线条、色彩,就是艺术家脑子里瞬间的影像,是我们所称的“原生艺术”。即作品没有受到社会“污染”,作品所展现的内容完全是他们意识深处自发的、原始的、不受任何影响的感情的自然宣泄。在这些艺术家当中,有些人可能没有上过正规艺术学院,也没有经过系统训练,但他们凭借自己独特的视角、对色彩的敏感、对线条的喜爱而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艺术创作之路。[NextPage]

孙乾玮作品
生活在深圳,年龄才14岁的孙乾玮同学虽然学习不好,但他对色彩异常敏感,对块面非常感兴趣。3岁时,他就能用小蜡笔在纸上用线条形象地勾勒出心中画图,填上属于自己的色彩,从此有了自己的“佳作”。[NextPage]

孙乾玮作品
乾玮凭着天生就对色彩、线条、图案的敏感,一个人默默地前行在方块、线条所组织的彩色道路上。他的画作里没有田野、山庄的具象画境,却让人感到有滚滚的麦浪随风飞扬;他的作品虽然是一贞贞块面,却让人感受到一股股激情在画布上跃动。他的画作在冷暖之间、点线面之间、黑白灰之间的对比看似随意挥洒,吐露出其内心的真诚、透明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