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墨书画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大墨书画 >> 内容
走进当代书画大家--张英才
日期:2013/02/02 20:38:47 | 类别:1 | 来源:[原创] 中国书画导航网 | 字体: T | T | T
[提要]  


著名画家张英才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1961年生于北京,现供职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部,编审
2008年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古韵流村--全国山水画写生展》在美术馆展出
2008年参加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水墨本味”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2009年参加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融聚--2009中国国家画院学术邀请展》
2009年10月《绵绣家园》获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提名奖;
2010年8月参加“人文北京写昌平”画展,作品《古道雄关》上海世博会收藏
2010年10月作品参加由文化部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在法国举办的中华底蕴--中国山水艺术展

 

  附画家代表作品:

 

《大别山写生》



《赵家沟写生》

        一本淡黄色封面的画册摆在手边,我总是忍不住想要翻阅它,无论在忙碌过后的黄昏,或是轻松悠闲的午后。这实在是一本少有的令人感到轻松的画集,因为,那种朴素、细腻的情怀,与窗外浮夸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画集中,作者用自己特有的内敛和怀旧的叙事方式,娓娓道出生活的平和以及生命的朴素。他在看似简单的描绘中体察生活与艺术的真谛,在墨彩飞扬与大自然的共鸣中感悟万物生机。

        正是这种希望与朴素,让我再一次翻开了它,与你共同分享《张英才写生作品集》。

        张英才自幼爱好绘画。1980年,张英才进入美术杂志社,从事绘画作品翻拍等摄影工作。虽然与绘画无关,但他一直利用业余时间练习,始终没有停止对绘画的热爱。直到2007年,他调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部,从此完全进入美术圈,也有了更多时间进行自己的创作。

        以写生为方式

        表现生活

从事了多年摄影工作,张英才看画的角度也和别人不同。他通常能够将摄影领域的色彩和构图巧妙地融入到绘画创作中,用完整清晰的画面诠释出不一样的情趣。

        张英才认为:“绘画是表现生活的过程。我的每张作品都来源于生活,力求做到贴近生活。”他创作的素材全部来源于写生和临摹,从写生中体现传统,在大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小感觉,因此,每个精微之处都表现得很到位。可以看出,他在吸收了很多传统的东西后,融入了自己的细腻感触。

        写生可以体现出一个画家的功力。很多画家只是形式上的写生,可以说是与创作脱节的,在绘画时又回到了自己习惯性的笔法中,没有将创作和写生真正融合在一起。

        “我画的是写生画,每张都不一样,因为,我们眼中看到的景象确实都不一样。”张英才认为:“写生要忠实于风景,至少要做到大致上忠实。写出真实,才能写出生命。”

        他常常跋山涉水,深入到各地的山水丘壑体察、感受、写生,在直面自然的基础上熔铸其对自然的真切感悟。用水墨和速写写生的同时,他发挥自己曾为摄影师的优势,利用相机进行全面记录。“但照片只是辅助性的,绝不完全依赖于它。我的拍摄也不是随意的,而是设计好结构后再拍。很多时候拍出的照片本身就是一幅作品。”张英才常常白天用水墨和速写的方式勾勒作品轮廓,晚上则细致地将其余的景补上,最后再结合照片进行参考。在创作上他比较严谨,尽量做到完美。

        以民居写出

        历史的厚重

        张英才的创作题材主要以民居为主。他认为,民居有特色,非常入画,并且承载着多年的历史,从中可以感受到时代的印记与历史的厚重。“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民居消失得也越来越多。我想用绘画的方式将记忆封存。”张英才笔下的民居通常带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也许是儿时居住过的老房子,也许是曾经到过的村落,也许是梦中出现过的古镇。那种可触摸的真实,透着他对生活的认知。

        美协的事务性工作很多,平时工作很忙,张英才只好利用工作之余进行创作。在工作上,张英才力求做好每件事情,切实为会员做好服务工作。而在创作上,他也毫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平衡好工作和绘画的关系。

        他热爱写生,并且利用每一次出差的机会,用最快时间办好工作的事,然后就是去周边的山里写生,寻找不同风格的民居。“研究民居非常有意思,不同身份的人居住的房子也不同,很多人看这些房子如走马观花,而我是抱着研究的心态,并且用画笔和宣纸很细致地将画面记录下来。看似相同的房屋,其结构、材料、造型其实都不同,不能千篇一律将它们概念化和符号化。找到个性,作品才有生命力。”

        张英才说:“如今,感到心里很静,经历了很多事情,也看淡了很多东西。做每件事都要放平心态,很多生活中的问题都会被时间化解。我只想认真画画,拿出去的画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画画不能过于自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会努力将自然风光融入人文情怀,将写生融入创作中,使观者感受到朴素的真情实感。”

        作品融入

        西画元素

        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本《张英才写生作品集》中,第一篇文章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对张英才山水画的评价:“张英才用来结构画面和塑造形象的线条并不是遵循纯粹传统的方法,没有特别突出古典笔墨赋予线条自身的‘自律性’和‘独立性’,而是把线形与物形紧紧结合在一起,突出山石、树木、建筑对画境构成的形的意义。画中的木石、山峰、屋舍、云烟都处理得都很有变化,注重色度的明暗对比,并大胆地借助色彩来加强画面的效果。他在局部景物的处理和山体的塑造上,很注重对物象质感和体积的刻画。在保持画面整体的中国风格基础上,他很主动地将西画的一些观念和因素融入到自己的绘画语汇中。正是在这种写生的过程中了解、掌握笔墨知识与笔墨规律,提高其对于画面整体把握的能力。”


责任编辑:美如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导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导航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条:曹元升——中国书画界特邀名家献礼全... 下一条:中国最具收藏价值书法家---王江...
→相关文章

·破壁·共生:一场文学革命正在LOFTER发生   
·少雪斋与香港大学图书馆合办 「梦幻敦煌: 重现敦煌大美之境」展览   
·丹青映赤心——徐荣生的艺术追寻之路   
·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赵艳霞   
·向往美好,追求幸福——中科沃土和南绍北代联谊会圆满举行   
·艺术家陈持平荣登国家级期刊《中国收藏》2025年3月刊   
·贺成才:万籁汇思融丹青 彩墨造境写大千   
·丹青赋彩 意境深远——贺成才彩墨画探幽   
·木韵流芳 心灵之诗:叶佩的雕刻艺境   
·妙生大和尚收藏书法双福   
→相关评论   ( 共0条评论,仅显示最新6条 )

<-验证码
  您的ip:10.1.30.*
更多 书画新闻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

徐亮,1955年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前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重庆美术协会顾问、重...[详细]
  •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 排行
  • 推荐

推荐排行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业务联盟   ● 地方分站   ● 商业合作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9.jpg书画导航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2-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2.gif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440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407号  12.jpg21974845  总编邮箱:daohang68@126.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普贤律师事务所    

特别提示:本网文章及图片均属原创或转载公开报道,凡因转载信息及图片造成的损失,本网均不承担责任。如有关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发表后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