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导航网重磅推荐画家
解析大写意画家李新海作品
■李新海/自撰

大江颂
大江高歌出雪岩,
龙骧东国始昭然
宛延纵横三万里,
霞披烟锁彩云间。
尔来四万八千岁,
浪涛奔涌笑苍天。
东流入海千洲碧,
华夏风骚万古旋。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大智大勇的民族,也是多灾多难的民族。在这块拥有五千年文明古老而又美丽神奇的土地生活的人们更崇尚英雄与正义。
龙,这个中华民族远古的图腾文字,被人们演绎成为勇敢、正义、能者、智慧的化身,宇宙天体的娇子。奔腾的黄河,浩瀚的长江,巍峨的长城构成了东方古国独有的神韵与风骨。更是龙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马,这个与人类文明进步密不可分的动物,在人们的心中占据有崇高的地位,进而演绎成龙文化精神的实体代言。在经了五千年农耕国度变迁的今天,它的身影已功用渐渐远离了我们的视野。但它那伟岸的身躯,刚健的体魄,忠实的秉性和一往无前的气概,使之引申为人文精神的主流,炎黄文化传承下的脊椎砥柱。

古往今来,人们赋予马为正义、吉祥、健康、向上、成功、进取、朴实的语言形象奔腾一马当先、日行千里……
在艺术领域,以马为题材的艺术作品更是不胜枚举代有杰作,如秦代的陶俑、青铜车马,汉代的马踏飞燕、画像砖、木石刻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马的喜爱。到了唐代,马更是人们生活中的伙伴,贵族们的奴役。皇家的御马,营的战马,它们不但是勇士攻坚、拓土的坐骑,也是统治阶级戍边、狩猎、追欢、娱遣的重要工具。昭陵六骏,这种!念碑形式展示出的艺术作品,是以高超会意的语言叙说了大唐开基立国的艰难。

足不践土的“绝地”,行越飞禽的“翻羽”,夜行万里的“奔宵”,逐日而行的“超影”,五彩绚丽的“逾辉”,一身十影的“超光”,乘云而驰的“腾雾”,背生双翅的“挟翼”。周穆王八骏,则是人们赋予天马龙性夸张了的艺术语言和精神颂歌。
唐代,画马的名家很多,曹霸、韩干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韩干的画作(照夜白)以高超浪漫的手法,描绘出天骢御马的神采与风韵,(牧马图)则是以精湛写实的技巧使马的形象明朗鲜活,彪悍之间更显雄奇,堪称为韩马的代表作品。

如果说汉马的粗犷与豪放,展示了帝国的强大、民族强盛的话,那么唐马的丰腴与俊朗同样显示了民族的尊贵与智慧。宋代杰出的宫廷画家李公麟,更是画马的高手,他的代表作(五马图)形态各异,技艺精湛,虽以简约,明洁的线描手法,却能把马的神情表现的细致入微,呼之欲出,富有生气。与他同时代的赵霖、赵伯啸等虽有画作传世,但技法如出一辙、无出新意。元时的赵孟頫、任仁发都是画马能手。至清代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以西洋写实技法融合中国传统笔墨,用西画细腻的表现形式画出了形态逼真,毛色各异的宫廷御马,成为中西方艺术交融的发端,而引领画坛。十六世纪,文人画兴起,人们不满以线描为依托的表现方式,而是以粗略的笔触、水墨交融、大肆渲染来丰富传统的表现形式,这就是写意画。因为它更能直接、明快的表达画家的心境与意图。至近代,艺术大师徐悲鸿更是将马的绘画技法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生活在中华民族遭受外强侵略的年代,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奔走呐喊,以手中的画笔为武器,用他那鬼斧神工的奔马唤醒民众共赴困难。他那诲人不倦、任人唯贤、不拘一格、锐意进取的高尚品格赢得了海内外的赞誉,他的奔马名震五洲,冠绝今古,成为当之无愧的画坛领袖。

滚滚长江,东流奔去。笔墨这种延续传承了千年的绘画载体也像东流奔去的浪潮一样一路高歌来到了二十一世纪。李新海,字云庐,号据风堂主人。这个生于远离战火纷飞的清平世界,成长于阳光照耀下的燕赵大地的六零后生,对马却有着说不清的情结,用他那炽热的心手,执着的追寻着离我们远去而又熟悉的精灵,……汗血铁骑!
他要借手中的画笔,塑造新的马的语言。

沁园春(马说)
汗血天骧,扬鬃舒尾,铁石磅礴。似惊涛拍岸,声震山岳。虎啸龙吟,风云变色。千古江山,文坛妙手,风尘笔墨任评说。问,看云天辽阔,英姿洒脱,良骥伟烈天骄,使志士风流醉云霄。叹曹韩先觉,奴貌媚骼;公麟松雪,乏颜少色发霖 ,清室夷宁,雍容俗态无风骨;歌盛世,承悲鸿遗脉,又谱新说。
这是发自画家心底的声音,也是向先贤圣哲下的战书。

画以笔墨为语言,笔墨气质决定画之品味。中国绘画既是言物寄情的艺术门类,也是画家自身学养的人生感悟。艺术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语言难免苍白与空洞。为超越前人的樊篱,寻求艺术之真谛,画家曾数度置身于塞漠。或跨马游疆、扬鞭执蹬,或抚摸言情、蹲棚守卧,以观察马之体证与性情,把自己融入到马的世界,聆听马的心声,追艺术上的自我。
古语说,十年磨一剑,经过二十余年寒来暑往和笔墨场上的摸爬滚打,新海的画有了自己的面目。十年艰辛、十年收获。作画重在悟情、悟态、悟理。在完成了从形似到笔墨的认知以后,画家更注重神似。他抛弃了传统的勾、画、描、摹理念,用酣畅淋漓的写意画法,经历了从出法到立法的艰辛探索,和对笔墨的深度理解,逐渐摸索出自己的艺术语言。
点、线、面的混合运用,以泼墨为主、勾勒为辅的全新理念画出了骏马狂奔时的惊雷般的气势和俊朗超逸的神采。他的画作气势磅礴、动人心魄,重在气韵、意在笔墨,似惊涛骤雨、不入媚格。

画家常言:笔墨当随时代,前人的成法永远都是后人的牢笼与瓶颈,我们不做古人的奴役。
形与神、物与我、法与变;以意命笔、以情作画、法无定法、不法而法才是画家追求的永恒主题。
天骧礼赞
天风汗血决浮云,铁旅奔澜捲胡尘。
朝踏玉门天山雪,暮思青原壮士魂。
开疆辟域乾坤净,长啸云天变古今。
丹青无语拂绢素,弹笔摇情画健神。

这是画家走出笔墨困境时发出的感慨,也是为自己安身立命树立的风向标。
诗言志,面岂无情。观其画,知其人。笔墨之酣畅淋漓,线条之狂放不羁,墨迹的挥洒涂抹,笔意的放纵淹留,给人更多的是情感之涌动,心灵之净化,意识之升华。用画家自己的话说不因画马而画马,这就是说把画马与画动物区分开来,使之上升到精神境界的意识主观。
观其笔下之马,或昂首嘶奔,或顾倦低徊,或清流觅饮,或纵横驰骋。无不彰显画家的心境、修为和造物的匠心与功力。与其说画马,倒不如说是画己写心。
笔墨之虚实,构图之严谨,法度之开合既得画理亦入禅机。
马踏飞燕
龙伏九州著图腾,马踞华夏揽长缨。
秦关汉阜天心月,衰草梓桑黎首情。
征尘漫舒薄云翼,烽火长驱绕边城。
寰清宇靖狼烟尽,风拂柳新草青青。
画家常说自己没有渊博的知识,只有崇高的追求;没有永恒的技法,只有永恒的探索:只有不断的否定自己,才是开拓进取的强劲动力。自己不是诗人,却愿用最美的语言,歌唱自己心底的情结。
马之为物:不语之君子、正义之化身、民族之魂魄、精神之象征。
从马踏飞燕到昭陵六骏,汉风唐韵的悲壮,铸就华夏精神的永恒,风蚀残墨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而良马矫健的身躯,飒爽的风神,博大的胸襟,刚毅的体魄和一往无前的气概占据着画家的身心。跳动的心弦进发出炽热的火花,交汇在笔端的音符叙说着画家的情感……
金风漫宇逐天狼,沃野疆开大漠荒。
流霞飞渡升腾远,横扫穹苍万里霜。
漫空长啸一身轻,傲雪凌霜气纵横。
驰骧千里奋虎翼,疆开九州见龙腾。
问道立身萤雪功,天下文章行不同。
画到清虚方察妙,诗言心语见真情。
书为心画,画为心声。入则循规蹈矩,意在浑然天成。彰语言于象外,驾笔墨以驰骋。
——琴求音色,诗言格律,画云笔墨。翻阅此卷,好让读者细细品味,见仁见智,敬希指正。
云庐禅者2012年 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