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文房四宝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文房四宝 >> 内容
死墨是对笔墨的完善么
日期:2015/12/04 08:56:04 | 类别:1 | 来源:[原创] 中国书画导航网 | 字体: T | T | T
[提要]  

中国新水墨画院副院长王非近日发文说,“死墨”是一个新画语,不曾出现在水墨里。病笔病墨,如强其病迹,至笔墨于大患之境,则笔墨无情无性、无气无韵,是谓之“死墨”也。

传统病笔病墨作为笔墨“残像”,表面上看,是文化糟粕的对象,实质上是历史生活的一部分,它以“非文化”现象自始至终伴随着笔墨的延伸,是一个很难根除的笔墨习惯和人性现状。在传统“大一统”的文化秩序中,笔墨“残像”是大众在教化过程中留给社会的“死的结体”,是普世文化不能周全的死结。

从某种意义上讲,“死墨”是对笔墨的完善,是一种被历史遗忘而没得到现实认证的“残像”的现代开启。直观上看,“死墨”是一种断裂,实质是对传统的再接续。当然,这种接续不是一而以贯之的延续,而是悠远的、被历史淹没窒息的、生命悲悯的召唤。

单靠笔墨技法和形式

只能让观众“走眼”而无法“走心”

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近日在光明日报发文指出,近代以来,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进入,挤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汉字、书法中的文化精神不断消减,很多书法工作者丧失了文化传承的兴趣和能力,这是书法传承和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总结历史上书法家成功的经验,有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一是文学修养,二是文字功夫,三是书法艺术,都是文化素养上的要求。书法工作者文化素养不够,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出现偏差,就导致一些作品在内容上不够深刻,缺乏古意,文雅不够,野俗有余。单纯依靠笔墨技法和形式创造只能让观众的欣赏“走眼”而无法“走心”,失去对人们心灵的震动,忽视书法的人文情怀,最终必将改变书法的价值观念。

“源”上出了问题,“流”必然会受影响。如果书法不再是需要坚守的艺术追求,而单单成为谋生的手段,那么人们对书法的敬畏之心就会散失,浮躁之气就会弥漫,肯定难有精品。另一方面,人民大众才是文艺的源头活水,只有服务大众,贴近人民才能让自己的作品富有内涵和生命力,才能在追求真善美中彰显自己的艺术价值。文化无根,远离生活,书法的发展就难以为继。


责任编辑:美如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导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导航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条:电视剧《文房四宝》助推全市文化旅游... 下一条:文房四宝艺千年(多图)
→相关文章

·第二届全国文房四宝设计创新大赛中荣获银奖。   
·2020文房四宝行业凝心聚力创新发展   
·书画保养知识你了解多少?   
·发现最早的毛笔是战国时代   
·墨是2000年前由邢夷发明的   
·古代书房中常用的四种工具   
·文房四宝你真的了解吗?   
·墨锭的制作历史与工艺   
·文房四宝摆放有何技巧   
·怎样选择笔、墨、纸、砚等文房   
→相关评论   ( 共0条评论,仅显示最新6条 )

<-验证码
  您的ip:10.1.30.*
更多 书画新闻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

徐亮,1955年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前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重庆美术协会顾问、重...[详细]
  •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 排行
  • 推荐

推荐排行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业务联盟   ● 地方分站   ● 商业合作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9.jpg书画导航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2-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2.gif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440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407号  12.jpg21974845  总编邮箱:daohang68@126.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普贤律师事务所    

特别提示:本网文章及图片均属原创或转载公开报道,凡因转载信息及图片造成的损失,本网均不承担责任。如有关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发表后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