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张衡的绘画艺术
Hits:1336
Date:2014.07 |
我们都知道张衡是东汉时人,发明了地动仪,但很少有人知道张衡擅长绘画。 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卷四列后汉名画家六人,张衡居于首位。他的兴趣、知识和才能极为广博。他喜爱游历,跋山涉水,登高长啸,睹物寄情,饱览风景,大自然的优美景色既激发他的文学创作灵感,使他文思泉涌,更昂扬他的艺...[详细内容]
|
|
张僧繇点睛之笔
Hits:1420
Date:2014.07 |
南朝梁代的时候,润州兴国寺里的佛像,经常被屋梁上筑窝的鸟粪所污秽,寺里和尚感到十分恼火。当时在宫廷秘阁中有一个掌管画事的画家叫张僧繇,他受武帝之命,到佛寺画壁画。他听到润州兴国寺的佛像遭鸟粪玷污的消息,便来到寺院,对寺里的和尚说:“我帮你们画两只猛鸟,保险再不会有鸟来筑窝了”。和...[详细内容]
|
|
(组图)乾隆2.8万首御笔诗被发现 证实其曾写诗4万余...
Hits:1352
Date:2014.07 |
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乾隆诗稿手稿昨日下午,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湖北省图书馆作了主题为《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的报告。报告中他透露,该院前一次清理文物时,新发现了两箱乾隆皇帝的2.8万首御笔诗,正在清理,将尽快向观众展出。单霁翔介绍,清理文物时,工作人员在库房里发现了...[详细内容]
|
|
揭秘民间书画院泛滥背后的利益链
Hits:1401
Date:2014.06 |
“中国网事”记者王自宸 滕军伟 近年来,各种书画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少书画爱好者变身“院长”“理事”。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民办书画院以“振兴国学”之名行赚钱之实,抬高书画作品价格,导致书画市场鱼龙混杂。“野鸡书画院”是如何充斥市场的?“中国网事”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书院画...[详细内容]
|
|
建筑界毕加索的鱼形情结
Hits:1358
Date:2014.06 |
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村鱼形雕塑》 放弃美术转学建筑成就独特设计美学1929年2月28日,弗兰克·盖里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7岁后移民到美国加利福尼亚。1954年他在南加州大学获得建筑学学位,而在他最初进入大学时所学的专业却并非建筑设计,而是美术。在他读大一的时候,一位目光敏锐的...[详细内容]
|
|
白鹰捕雉
Hits:1413
Date:2014.06 |
图片与文无关 黄荃是五代时西蜀画院的宫廷画家。一次,朝廷新建了一座八卦殿,需要美化装饰墙面,于是召来黄荃,要他在四壁画上花、竹、木、石、雉、雀等物。黄荃奉命耗时数月,精心绘制,终于画完。这年冬天,有外国使臣来宫中进献贡品,其中有一只珍贵的白鹰。白鹰看见殿内四面都是花草、雀兔,误以...[详细内容]
|
|
王羲之及其《十七帖》
Hits:1361
Date:2014.06 |
王羲之(303—361),琅邪临沂人,字逸少。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他一生曾任秘书郎、参军、刺史、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等职,人称“王右军”。后称病去职,与东土诸名士优游自适以终老。王羲之出身于名门望族,伯父王导、王敦以及父亲王旷,都是曾经左右东晋形势的重臣。王氏家族与当时的皇族司马氏...[详细内容]
|
|
王羲之练字的励志故事
Hits:1361
Date:2014.06 |
王羲之从7岁开始,成天起早贪黑地练字。11岁那年,他想去父亲的房间找点字帖继续练字,发现父亲的枕边有几本书,于是拿起最上面的一本一看,那是本叫《笔论》的书,内容是教人写字时如何运笔。王羲之一翻开书,就忍不住开始记录那些执笔运笔的技巧,他读得爱不释手,不知不觉把书带出了父亲的房间来读...[详细内容]
|
|
米芾吃墨的小故事(图)
Hits:1419
Date:2014.06 |
米芾,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书画家,生于公元1051年,卒于公元1107年。他最大的成就在于集前人之优点于一身,而自创“米派”。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而一个名为吃墨的小故事最能表现米芾执着和认真。米芾从小就喜欢书法艺术,由于他和其他书画家不同,没有卷入官场的是是非非,所以能够潜心研究书法。当...[详细内容]
|
|
吴团良:唱着“草原文化”之歌
Hits:1402
Date:2014.06 |
吴团良是唱着“草原文化”赞歌的时代画者,他扎根民族传统,立足现实生活,作品呈现“草原之子”大象无形的草原大美画境;创作突破传统程式,已有时代风貌。在数十年的艰苦卓绝的艺术探求中,他的绘画事业业已根深叶茂。他是一位以人生和艺术为终极目标,描绘民族品格、讴歌时代精神的艺术家。 中国美...[详细内容]
|
|
“等以后我死了一起送”
Hits:1409
Date:2014.06 |
1917年,吴昌硕的继配施氏夫人在上海去世。吴昌硕委托他一位姓陈的朋友从简办理丧事。除几位同道挚友和施氏的亲朋好友前来吊唁,吃了一顿豆腐饭,就命儿子扶施氏灵柩返回故乡,葬于安吉县鄣吴村附近的凤麟山上。丧事过后,那位姓陈的朋友交给吴昌硕一份奠仪单。吴昌硕接过一看,不觉惊得:“我不是说过...[详细内容]
|
|
十件伤不起的名作(图)
Hits:1368
Date:2014.06 |
艺术史上,令人印象深刻的佳作常常需要花费艺术家数月甚至数年才得以完成。艺术家们将他们的知识、创造力以及感情全部倾注于他们的作品中。下面这些著名的艺术作品多为艺术家呕心沥血之作,曾耗费了藏家大量的金钱,却不幸地因为粗心、疏漏、愤怒或者精神错乱等原因而被毁。如果艺术家知道,估计会绝望...[详细内容]
|
|
程十发的三张借据
Hits:1991
Date:2014.06 |
上海中国画院编辑出版了反映画院发展历史的大型图书《上海中国画院:1956——2004》。在搜集材料时,编写人员发现了老院长、国画大师程十发先生上个世纪60年代因家庭经济周转不开,向单位商借“互助金”而亲笔写下的三张“借据”。编写人员问程十发先生:能否将这三张“借据”收录书中?程十发幽默地说...[详细内容]
|
|
(图)古代足球也疯狂:蹴鞠图鉴赏
Hits:1348
Date:2014.06 |
巴西世界杯进行的正如火如荼,这场全民关注的世界性赛事也在一夜之间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刮起了一场世界性的足球运动风暴。在中国古代,蹴鞠这种最早形式的足球,作为一项国家级顶级赛事,深受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的喜爱,人们对蹴鞠的激情,也绝不亚于如今我们熬夜看世界杯的疯狂。古时足球,设施已十...[详细内容]
|
|
(图)八旬老伯银杏叶上画蝴蝶 八岁女孩已学三年...
Hits:1327
Date:2014.06 |
杨老耐心地教小朋友们画“树叶蝴蝶” 6月20日,本报C1版一篇名为《八旬老人银杏叶上画蝴蝶,不仔细看还以为是真的呢》的稿子一经登出,就得到了市民的普遍反响,记者接到不少市民的电话,都希望能和杨光明老伯来一个近距离接触,学习这银杏叶画画的独门技艺。 昨天上午9点30分,80岁的杨光明老人...[详细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