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新乡土是画家创作的源泉
Hits:1431
Date:2012.05 |
绘画是画家特殊的精神劳动,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绘画作品反映现实社会,表现社会生活这是古代既成的事实,早在东汉,王延寿就说:“图画天地,品类群生”。作为当代画家,艺术视角的不断宽泛,就会给艺术创作带来无限自由和广阔的天地,走出画室,品味现代新农村,新乡土的生活情趣,将使自己的创作思...[详细内容]
|
|
崔如琢:中国画画的是修养(图)
Hits:1406
Date:2012.05 |
▲杏花春雨江南 《文化广场》:您觉得从您的老师身上,得到的最大收益是什么? 崔如琢:我跟苦禅先生学习,给我最大的启发不仅在绘画技法,还有他对传统文化那种深刻的理解,我跟他学画的时候,他说,白石老人讲,“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不要表面上去学,学老师,要学传统,要学中国历史。苦老到临去...[详细内容]
|
|
中国人物画四大家之方增先:搞艺术就要靠天赋...
Hits:1419
Date:2012.05 |
对于很多学习水墨画的人来说,《怎样画水墨人物画》是一本不可忽视的经典教材,小小的一本册子,启蒙了许多当今在国画艺坛上响当当的人物。现任中国美协副主席的何家英说,看到画册上的那张素描时,似乎都闻到学画时扑面而来的炭笔粉和素描纸的味道,太有感情了,也太熟悉了。“方先生那本书对我们的影...[详细内容]
|
|
83岁的华丽转型——访周韶华(图)
Hits:1416
Date:2012.05 |
一位83岁的老人,其艺术生命有几种可能?周韶华昨日告诉记者:不仅可以结出硕果,亦可突出新枝。2月18日至3月11日,“天人交响——周韶华书法艺术展”将在湖北美术馆举办,同期出版《天人交响》书法作品集。作为湖北画坛泰斗,周韶华曾因举办“大河寻源”画展、“梦溯仰韶”画展、“汉唐雄风”巡回和发...[详细内容]
|
|
陈默:年轻一代艺术家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Hits:1419
Date:2012.04 |
从当代艺术创作情况来看,近十年来我认为大概有三种新的趋向:第一种是带有流行符号的,比如呆、傻、苦、乐的大脑袋形象的创作,这个趋向也是被业内说的比较多的。在技法方式上有古典、传统、当代、挪用等,这个趋向在现在已经弱了,在2008年前后,跟风的人比较多。第二种趋向是走传统路线,比如靳尚谊...[详细内容]
|
|
郎绍君:人是作品的第一要义
Hits:1410
Date:2012.04 |
人是作品的第一要义 -----读冯远的画 郎绍君 认识冯远,还在20年前;我最先看到的不是他的画作,而是他研 究中国画的文章,所以我们碰到一起,总有些共同关心的话题。冯远有出色的管理才能,相继担任浙江美院教务长、副院长,20世纪90年代末调到北京,又先后任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中国美...[详细内容]
|
|
中国美协副主席施大畏:艺术作品有生活才大...
Hits:1459
Date:2012.04 |
“今年是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是我们回过头来反思生活与艺术关系的时候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施大畏对记者说。 这是一间宽大的工作室,“顶天立地”的大幅宣纸覆盖整面墙,上面是尚未完成的巨幅画作。施大畏在这里接受记者的专访,畅谈文...[详细内容]
|
|
孙晓斌:绘画体验心与物
Hits:1436
Date:2012.04 |
都说画如其人,画家孙晓斌的作品清雅脱俗,在行家看来有很高的格调。而他本人也沉默寡言,性情低调。殊不知,他曾师从著名画家娄师白,经多年钻研,练就一手颇具个人特色的写意花鸟技法。 笔墨个性由博到专 孙晓斌自幼热爱绘画,小时候热衷于临摹小儿书上的英雄人物,初中开始系统学习国画。...[详细内容]
|
|
画家探讨中国画创新:底线是意境不能丢...
Hits:1431
Date:2012.04 |
“笔墨当随时代”——清代画家石涛的一句画跋,经过“新金陵画派”的传承发扬,如今已被奉为当代书画艺术创新的至理名言。昨天上午,南京、武汉、长春、杭州、西安五市政协第六次文化艺术交流会在宁举行,五市书画家齐聚一堂,共同把脉中国书画艺术,并以“中国书画创作模式”为主题,探讨当代笔墨的发...[详细内容]
|
|
张晓刚:川美现象在走下坡路
Hits:1512
Date:2012.04 |
张晓刚作品 张晓刚(微博):在30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中,绘画川军一直是“川”流不息。收藏家林明哲(微博)甚至说,中国艺术市场与当代艺术区域如摘掉川美一脉就会黯然失色,不精彩了。 张晓刚:78级川军造就影响力 川美现象在走下坡 在30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中,绘画川军一直是“川”流不...[详细内容]
|
|
陈丹青:有考试就没有艺术
Hits:1415
Date:2012.04 |
荒芜的青春岁月,甫一进入艺术领域,陈丹青与好友“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不按部就班,从兴趣出发。结合自己的艺术成长经历,对照当下的艺术招生与考试,陈丹青对《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说:“我们很幸运我们成长时没有考试,有考试就没有艺术。”他认为自己的艺术既脱离了和“文革”的关系,和时下的中...[详细内容]
|
|
对艺术作品要有判断力
Hits:1426
Date:2012.04 |
判断力也就是认识的能力,是认识能力的最高层次。一个人的判断力决定一个人的水平和层次,人生、品质、事业以及学问的高低,都是由其判断力决定的。相比之下,一个人读书多少并不重要,判断力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读了很多书,但判断力低下或错误,这些书也可能白读。判断力是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事...[详细内容]
|
|
郭庆祥:我不会收藏重复自己的克隆作品...
Hits:1417
Date:2012.04 |
名家的缺点也不能特赦。一幅《万山红遍》,1998年时李可染夫人邹佩珠准备卖给我100万元人民币,我还价80万元。20万元差价的顾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万山红遍》同样题材作品有7张,听说还有另外几张没有出版过,作品真伪也没有依据。作品不具有唯一性,艺术价值的珍贵程度也就受到了影响。顾虑二,《万...[详细内容]
|
|
何水法倡议鼓励民间艺术机构参与对外文化交流...
Hits:1403
Date:2012.04 |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花鸟画大家何水法日前在自己的提案中建议,政府应当鼓励和扶植民间艺术机构参与对外文化交流与输出。 去年下半年,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花鸟画大家何水法在自费建成的杭州抱华楼国画研究院内举办了两次国际艺术交流展,切实体会了一把民间对外文化交流的苦与乐。两次展览办下来,...[详细内容]
|
|
杜巽:巧思奇想觅见直趣
Hits:1462
Date:2012.04 |
杜巽原名英信,1955年入学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附中,与我(本科)同学同事有年,少颖悟,早岁有附中三载的造型训练打下扎实根基,转入本科专攻人物,睿智加努力,学业勤进,时为浙江美院佼佼学子。 由人及景 借景开境 杜巽善人物,尤善民俗风情,长期心仪千古艺珍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虽已年近...[详细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