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访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名家访谈 >> 内容
83岁的华丽转型——访周韶华(图)
日期:2012/05/01 13:27:45 | 类别:1 | 来源:[原创] 中国书画导航网 | 字体: T | T | T
[提要]  



一位83岁的老人,其艺术生命有几种可能?周韶华昨日告诉记者:不仅可以结出硕果,亦可突出新枝。2月18日至3月11日,“天人交响——周韶华书法艺术展”将在湖北美术馆举办,同期出版《天人交响》书法作品集。作为湖北画坛泰斗,周韶华曾因举办“大河寻源”画展、“梦溯仰韶”画展、“汉唐雄风”巡回和发表《全方位观照论》等为世人所注目。作为当代中国水墨画坛的革新者,在打下“三大战役”(指黄河、长江、大海——周韶华艺术三部曲)后,周韶华2010年初夏将自己的艺术创作重点转移到书法领域,共创作书法作品200余件。此次展览展出其中60余幅精品,你可看到天马行空的艺术结构,毫不掩饰的自我天性天趣,甚至带有某种豪情与霸气……昨日,周韶华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称:“我83岁才推出书法展,这是迟到的春天!”

      谈转型:缺失书法深感不安

      记者:从中国画的“三大战役”到“天人交响”书法艺术,这中间有着怎样的思考?

      周韶华:书画同源,对于一个书画家,即使我的绘画成就再高,但缺失书法这个半壁江山,则深感不安。书画同源,自宋元以来,就有以书法入画者,并把诗的意境引进绘画,绘画有了新的元素支撑,格调大变,文人画崛起,成为画史的一大亮点。但书法界不同,仍守成法,成就不及以往经典那样辉煌,这些都是我一直在深思的问题。既然画家能以书法入画,那么书法家何不引画入书呢?所以说,这次展览也是我对当代书法的这种认知而做的实验与尝试,我不希望中国书法像一条大船在水里渐渐沉没,我希望以我的探索引起人们的思索。

      记者:那么这些带有实验性质的书法作品跟传统的书法作品有何区别?

      周韶华:中国书法面临两个问题,搞传统的无法跨越传统的门槛,守旧;而现代的则缺乏经典元素的支撑,单薄。我的书法强调两点,第一是回到书法艺术的原点,从早期的刻画符号、图形文等汉字的活水源头去追寻汉字原生态的美;二是将书写性的书法艺术与标准化的印刷字体分道扬镳,主动强调形式美,强化审美功能,明确当代书法在视觉空间感上与古典书法的不同。比如我对点、线、面构成规律的引进,对黑、白、灰色调的参照,对大写意笔墨神韵的吸纳,以及对音乐舞蹈旋律节奏的引入,开拓出书法的各种可能性。

      谈观感: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记者:你的这次书法展以“天人交响”为主题,这与中国古典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关联吗?

       周韶华:“天人交响”想表达书法是人与自然的对话,是人与自然的一个交响乐。汉文字是对天地大观的抽象概括,书法也是,此所谓“仰观天象、俯察万物”、“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我的此次书法展分为“我从哪里来?”和“将到哪里去?”两部分,也是从传统到现代。前者从天地大观关照中国书法,从甲骨文、金文、碑刻、篆刻等走进中国传统经典;后者则把天地人之大美合一,追求中国书法的审美功能。

      记者:但在你的这些作品中,有些完全辨认不出文字内容,但又看得出遵循了一定的章法和布局,能给我们的读者一些观看指导吗?

      周韶华:过去的书法是一种传播手段,与写字的功用相同,现在它则是作为一门艺术而存在,具有形式美感和审美功能,所以你看到特别是我展览的第二部分,把文字的应用功能完全去掉,充分发挥审美功能。观众可以感觉到还是书法的结构,但我不会去解释它的文字内容,甚至有的内容我是把它拆开来成为碎片,再组合在一张纸上,你不用去看它写的是什么,而是去看它写得美不美。

      谈反响:就是要吹皱一池春水

      记者:以83岁高龄进行一种艺术尝试,会否担心并不被艺术者和观众所接受?

      周韶华:这个展是迟到的春天,来得太晚。之前我一直忙于“三大战役”,也是对中国文化的关照。83岁才推出书法展览,有点晚,但正好也让我准备得更充分一些。而我这一生,经受了各种锻炼,已经没有恐惧心理,我做好了有争议的准备。如果我的作品展出后,没有一点反响,那是失败,有争议好,只要能对中国书法界有所触动就好,我就是要吹皱一池春水。

     记者:那么你最希望这种触动在哪一方面?

      周韶华:我张扬的是创造精神和独立思考,这次我以身示范,拿自己的作品来说话,希望触动书法界真正用心的、有头脑的人去思考。我觉得画画的一定要走进绘画里去,写书法的一定要走进书法里去,不要在门槛之外。世界宽广,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所以千万不能模仿,要勇于创造,保持活力,发扬原创精神。


责任编辑:美如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导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导航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条:中国人物画四大家之方增先:搞艺术就... 下一条:陈默:年轻一代艺术家将面临着更大的...
→相关文章

·老广札记:学画点滴   
·范迪安:千篇一律的美,不叫美!   
·张立辰——传统文人画现代性和学院型演化的范例   
·孙晓云: 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高伟:胸次磊落有大志 落笔画虎独占鳌   
·启功:学书法为什么要临帖   
·尹呈忠:乔十光先生为从事艺术的我们树立了榜样   
·郑铁峰:傍窥尺犊,俯习寸阴   
·姜乃军:心像在胸,放笔直书   
·李海涛:不只寸土必争,更要寸海必争   
→相关评论   ( 共0条评论,仅显示最新6条 )

<-验证码
  您的ip:10.1.30.*
更多 书画新闻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

徐亮,1955年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前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重庆美术协会顾问、重...[详细]
  •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 排行
  • 推荐

推荐排行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业务联盟   ● 地方分站   ● 商业合作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9.jpg书画导航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2-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2.gif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440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407号  12.jpg21974845  总编邮箱:daohang68@126.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普贤律师事务所    

特别提示:本网文章及图片均属原创或转载公开报道,凡因转载信息及图片造成的损失,本网均不承担责任。如有关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发表后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