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一生的坚持
Hits:1381
Date:2012.05 |
“Monet is the Michelangelo of our time” - Marc Chagall (1967) “莫奈是我们时代的米开朗基罗” - 马克.夏加尔 (1967) 去年6月,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的一幅画以8千万美元在伦 敦售出, 笔者姑且不论‘印象派’画作是否在市场上必定人见人爱, 但有一点值得 肯定的是,人对自己理想一...[详细内容]
|
|
巧农妇取道智对苏东坡
Hits:1403
Date:2012.05 |
某日,宋代大学士苏东坡郊游,见众多农夫在挑塘泥肥田。他信步走到一条小田埂上,不想迎面碰上一挑泥农妇。二人相对,各不让路。苏学士出言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吾乃读书之人,汝妇当让道于我。”妇人一笑,说道:“既自称读书人,当能对?”东坡说:“胸藏斗牛,当然能对!”妇人于是脱口而...[详细内容]
|
|
齐白石与梅兰芳的书画师生情
Hits:1404
Date:2012.05 |
梅兰芳先生之所以成为中国京剧史上成就最为辉煌的表演艺术大师,是与他在艺术上的勤学苦练、虚心求教分不开的。他向齐白石学画,并与齐建立了终生友谊就是一例。 1932年,梅兰芳来北京演出,齐白石观看完他的演出,佩服得五体投地。恰巧,梅兰芳一直想向齐白石学画,通过熟人向齐白石说了想法。齐白石...[详细内容]
|
|
张大千妙计狠赚地产大亨
Hits:1418
Date:2012.05 |
收藏无所谓善恶,但贪墨之徒入了此行,往往更助其贪欲;临仿也不好议论功过,有识之士可以运笔如刀,用临仿来的赝品做出用真迹办不到的事情来。张大千就是这样一位精于临仿,而又有胆有识的磊落奇才;他凭借自己擅长的画笔,狠狠涮了无良奸商一把,在当时传为美谈。 故事和张大千的老师李瑞清有关。李...[详细内容]
|
|
徐悲鸿的南洋之恋
Hits:1383
Date:2012.05 |
众所周知,徐悲鸿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支援中国抗战,曾多次到南洋举办展览,募集资金。1941年徐悲鸿风尘仆仆地奔走于新、马各地,义卖作品。这一期间也是徐悲鸿创造力最旺盛的阶段,许多优秀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据新近欧阳兴义出版的《悲鸿在星洲》一书,也记载着徐悲鸿在南洋的一段鲜为人知的...[详细内容]
|
|
任伯年尴尬遇恩师
Hits:1367
Date:2012.05 |
中国海派著名画家任伯年早年出身贫寒,15岁时为生活所迫来到上海,靠卖自己画的扇面维持生计。一次,他偶然听到几个人谈论著名画家任渭长的画很是不错,于是就决定借用任渭长的大名卖几幅假画。几天后,他精心绘制了几幅扇面,拿到街上卖,果然生意很好,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 有一天,一个人从...[详细内容]
|
|
为留真迹在人间,白石老人倾囊无怨
Hits:1401
Date:2012.05 |
一天,李苦禅来了,他对白石说:“昨天我在店里,看到一幅《蔬香图》,很有笔墨,不过题款的字不大像你写的,老师是否去看看?”齐白石一听,关切地问:“那笔墨怎么样?”“笔墨不凡,确有老师的风骨。尤其是那棵白菜,实在像极了。我拿不定主意,标价又高,想来问问你。” 早饭后,齐白石带上钱款,...[详细内容]
|
|
“无赖对联”换来三千白银
Hits:1375
Date:2012.05 |
唐伯虎虽是才子,可他很清廉,这快到年了,还没银子用。心想,当朝阁老和我住的很近,就从他那里弄些年本吧!略加思考,提笔写了一付春联,差人给阁老送去。阁老听说是唐伯虎赠送对联,非常高兴,赏了来人三十两银子。 打发唐府佣人走了以后,阁老打开对联仔细观赏。见上面写着“今年真好晦气”。每个...[详细内容]
|
|
非酒不画 傅抱石向周总理索酒趣闻
Hits:1367
Date:2012.05 |
书画大家的落款印章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有的直抒心志,有的怀念故土或心爱之物,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现代著名画家傅抱石的很多画作的闲章更是别致,名曰:“往往醉后”。表示得意之作皆得之于酒的帮助,由此可见酒与傅抱石画作的特殊关系。 傅抱石(1904-1965),江西新余人。青年时酷爱绘画、...[详细内容]
|
|
启功坚净居逸事
Hits:1375
Date:2012.05 |
作为教育家,启功学问渊博,教学有方,几十年不亏操守,其高尚的道德为人敬仰。他的藏砚中有一方砚的铭文是“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他取“坚净”二字把自己小小的卧室兼书房命名为“坚净居”。坚净二字是他性格和一生为人的真实写照。他给自己定的座右铭是:“职为人师,人之所敬,虚心向...[详细内容]
|
|
吴祖郊画牛观后
Hits:1387
Date:2012.05 |
江西就全国而言,属边缘区域——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正是在这边缘地区先后出现了黄秋园、陶博吾等大师级书画名家,他们不求闻达、不图回报地潜心创作,远离金钱、名利的桎梏与羁縻,用手中的笔、心中的笔谱写著对生活的执著热爱。 吴祖郊长期潜心绘事,专注研习画牛创作,近年来声誉鹊起,赢...[详细内容]
|
|
吴冠中撕画
Hits:1411
Date:2012.05 |
世称吴冠中先生为“艺术混血儿”,他由初小而高中而师范而工业学校而杭州艺专之跳跃性极大、互不搭界的独特经历,促其率而滋生出离经叛道气质,当中国传统笔墨养育他时,西洋绘画技巧又使他找到了艺术恣意扩展的天空。吴先生数十年朝耕夕耘艺术之壤,汲取丰富养料,执著地求异觅新,其画作将中国画的韵...[详细内容]
|
|
(图)赵佶一手遮天的艺术史行为
Hits:1385
Date:2012.05 |
赵佶是艺术史上最擅长绘画的皇帝,但是他却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动作,就是指导宣和画院,把古画都临摹了一次,然后把这些临摹品,命名为真迹。 在艺术史上,1940年之前,没有人怀疑赵佶亲笔题签的古代作品的真实性,但是随着学术研究的发展,一些学者,逐渐发现了几件作品,虽然赵佶说是真迹,其实...[详细内容]
|
|
明四大才子文徵明与其《山房忆旧图》...
Hits:1379
Date:2012.05 |
内容摘要:谁会想到这样一位被后人称为“明四家”之一的文坛巨匠,“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好在其父不以为然,颇有见地说:“儿幸晚成,无害也!”并为儿子请了最好的老师吴宽教其读书作文。但令人费解的是,文徵明从弘治乙卯八年(1495年)26岁起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直至嘉靖元年(1522年)53岁,居然十...[详细内容]
|
|
(图)“扬州八怪”魁首郑板桥:坦坦荡荡真人样...
Hits:1387
Date:2012.05 |
茶香酒熟田千亩(行书)郑板桥 有老先生说,年轻时曾一度不把郑板桥放在眼里,直到年岁老大,才慢慢体味出板桥的好处来。老先生涵养功夫天下一流,自然也经历过年少轻狂的岁月,只是在翰墨场中参透了世情冷暖,棱角渐渐磨平,越发觉得郑板桥这等人物的可爱可敬。 小时候听大人们讲郑板桥的趣闻逸事...[详细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