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禅先有人格后有画格
Hits:1351
Date:2014.06 |
国画艺术大师李苦禅常说:“必先有人格,尔后才有画格。”“不可为一时的名利之诱惑暴力之迫而出卖灵魂,更不可卖友求荣”(李燕:《苦禅宗师艺缘录》)。李苦禅在十年动乱中受尽拷打与折磨,始终坚贞不屈,也从不诬陷朋友,表现了一代宗师“德艺双辉”的高尚品格。 十年动乱开始后,李苦禅是中央美术学...[详细内容]
|
|
郑板桥卖画的经过
Hits:1363
Date:2014.06 |
郑板桥任职范县期间,为官清正,执法严明,惩恶扬善,鼓励生产,仅用了两三年时间,就把县境内治理成一派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这一天,东乡大集,郑板桥一身秀才打扮,带了笔墨纸砚,骑上小毛驴,由一名衙役陪伴,去重操旧业——卖字画。当然,卖字画是个幌子,私访民情才是真正的目的。 郑板桥来到集...[详细内容]
|
|
徐悲鸿的破例之作
Hits:1367
Date:2014.06 |
艺术大师徐悲鸿1934年3月5日写给张大千挚友、江南才子谢玉岑的一封信,已近七十年了,历劫犹存。前些年由玉岑后人公诸于世。信中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可以看出艺术家之间交往中高尚纯洁的心灵。 谢玉岑名觐虞,晚号孤鸾(1899-1935)。上个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是上海艺苑中一颗耀眼的新星。为了谋生...[详细内容]
|
|
颜真卿学书法故事
Hits:1353
Date:2014.06 |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详细内容]
|
|
英国屠夫变身顶尖画家
Hits:1395
Date:2014.06 |
弗思据美国媒体15日报道,现年40岁的理查德·弗思来自英格兰约克郡赫尔市,是3个孩子的父亲。早在13岁时,他就作为一名学徒在肉铺打工,16岁时他从学校辍学成为一名全职屠夫。弗思走上艺术道路纯属偶然。15年前的一天,他在给一位海洋画家的工作室送货上门时,意外地被对方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作深深吸...[详细内容]
|
|
张大千是位临摹大师
Hits:1386
Date:2014.06 |
少时的张大千,有一次在对街裱画店里看到清朝画家张大风的一幅人物,寤寐难忘,一连跑了十几趟,将张大风的人物临摹下来。因为酷爱张大风,还将画室命名为“大风堂”。他临摹得最多的还是石涛。他对石涛有深学精研,仿其笔法,几能乱真。他有不少仿石涛画流传于世,极难分辨。尽管张大千的笔力不如石...[详细内容]
|
|
徐悲鸿名字的由来
Hits:1411
Date:2014.06 |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有一次,他到一位亲戚家吃喜酒,许多人都穿着绸衣,唯徐悲鸿却穿着布大褂,很多人看不起他,对他十分冷落。后来他想进“洋学堂”学习,为将来谋生立足,可是他父亲拿不出钱,他向别人借钱,谁也不借给他。徐悲鸿深感世态炎凉,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遂改名为“悲鸿”。此后决心...[详细内容]
|
|
张大千一生最受争议的三大公案
Hits:1376
Date:2014.06 |
张大千原名正权,号大千,光绪25年(1899)生于四川内江县的一个富裕家族。6岁时,他就是母亲曾友贞和二哥张善孖画案边的一个顽童。18岁暑假回家路上,张大千被土匪劫持,竟然被迫当了一百天山寨“师爷”。1918年他在日本学习染织回到上海,经人介绍拜曾农髯(熙)为师学字画。老师为他取学名“爰”。爰者...[详细内容]
|
|
韩美林的做人之谈
Hits:1401
Date:2014.06 |
核心提示:很多人都说韩美林是一个杂家,绘画、书法、雕塑、设计,样样都掺和。韩美林认为自己生在现代社会就必须是一个杂家,在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他感觉到以前学的东西太少,应付不了现实的需要。 多年以前,韩美林在以《天·地·人·艺》国博讲堂讲述了自己的为人之道与为艺之技。之前,韩美林...[详细内容]
|
|
郑板桥润格碑文
Hits:1373
Date:2014.06 |
“润格”一词,专业画家都熟悉,好比写文章的稿酬,大概是指书画家为人写书作画所定的价格标准。在书画市场中,书画家作品润格是必不可少的。润格符合市场经济或商品社会公平交易的原则,画家也要生存,这是自然而然的。 郑板桥,想必大家都熟悉,他就专门给自己定了“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详细内容]
|
|
一代名家齐白石与画
Hits:1441
Date:2014.06 |
73岁时,齐白石回乡省亲祭祖,联想起乌鸦能返哺养老而自己未能恪尽孝道,生出无限感慨:“乌鸟私情,未供一饱。哀哀父母,欲养不存。”齐白石作诗并不局限于身边琐事。目睹社会黑暗,官场腐败,诗人予以无情揭露和辛辣讽刺,他在《不倒翁》中写道:“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详细内容]
|
|
柳子谷 书画收藏趣闻逸事
Hits:1381
Date:2014.06 |
盛世兴收藏。书画收藏不仅仅是一种投资,而且是一种雅趣。目前,我市从事书画收藏者越来越多,书画藏品越来越丰富,档次也越来越高。听听这些收藏者的真实故事,也别有意趣,或许对我们增长书画收藏知识还能有所帮助呢。 捡漏 傅前跃是一位书画收藏爱好者。五年前,他听说千祥镇某村一人家藏...[详细内容]
|
|
近代书法家李棠轶事
Hits:1350
Date:2014.06 |
李棠手书“新盛泉”匾额 李棠给郭维藩的题诗 李棠(1865~1924年),清末民初书法家,字镜蓉,榆林双山人(今榆阳区麻黄梁镇双山村),与于右任、王雪樵并称“陕西书坛三杰”。有人曾评价李棠的书法形神皆妙,自成一体,榆林本地的匾额很多也是出自其手。官场腐败弃官回乡李棠出身双山村一个小盐商家庭...[详细内容]
|
|
名画家齐白石轶事2则
Hits:1324
Date:2014.06 |
画只死虾免费附送 白石老人生前的画卖得并不贵。1910年,吴昌硕给他定的润格为4尺12元,5尺18元,6尺24元,8尺30元,册页摺扇每件6元。1922年,老人的画友陈师曾到日本去,带了老人几幅画去卖,其中《杏花》等数幅每幅得价100元,2尺纸的山水一幅卖得250元。 齐白石后来享有盛名,也从不...[详细内容]
|
|
画家沈周的趣闻轶事
Hits:1349
Date:2014.06 |
文:半窗灵鼠斋话说笔者蜗居在一爿极少主义的房间,出这间房间,走灵巧的三小步,左转弯,就是笔者拥有的那个著名的女权主义马桶。每次只要有男士出于需要,试图把所有的盖子翻起来,盖子们就会委屈一阵后,突如其来狠狠砸下,惊魂数度,吓得给笔者当司机的朱老板之流再急再难,从此不敢领教。被朱元璋...[详细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