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书画趣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书画趣谈 >> 内容
北京私家老胡同变博物馆
日期:2014/03/14 18:59:15 | 类别:1 | 来源:[原创] 中国书画导航网 | 字体: T | T | T
[提要]  

穿过车来车往的朝阳门内大街,走进人潮熙攘的朝阳门南小街,蓦然拐进一个幽静无人的胡同。就在这灰色的老巷里,京城第一家胡同博物馆“史家胡同博物馆”蜗居于24号院的一隅之地,任外界纷繁吵扰,仍顽强而静止地留存着老北京最传统的记忆。

  这个两进院落的博物馆,不到一千平方米,老式木门窗、斑驳的外墙、错落的灰地砖,虽然经过一些翻修,却仍难掩这座四合院的古老韵味。一如院中的一棵老梧桐,年久根深,树冠几乎盖住了整个庭院。

  就在这里,民国时期的才女凌淑华,也就是它以前的主人,曾广聚名流,以书画会友。而现今,院内的一草一木,仍如当年她风华绝代时的模样。她的女儿将这所老宅转给街道办事处,希望能做公益事业,史家胡同博物馆也就应运而生。 文记者谢绮珊  实习生郑婷婷

  史家胡同博物馆共分八个展厅和一个多功能厅,介绍着史家的历史、胡同里的名人、时代的记忆,乃至普通老百姓的怀旧生活。展品五花八门,老物件、门牌墙、全景微缩、纪录片、声音馆,不断触动着视觉和听觉,唤醒你对老北京的记忆。

  货真价实的老房子

  “院子修了两年,修缮过程中,特别有意义的是修旧如旧。”博物馆建设的筹备人之一,朝阳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哲向记者介绍说。就连屋顶的瓦片、院中铺设的地砖、石阶、古朴工艺的砖雕,都是搜集来的“老货”,或是老房拆下的建筑废料,或为居民捐赠。“货真价实的老房子,用老砖老瓦老石料,再用老工,当年怎么盖,我们就怎么修。”他不无自豪地说。

  提到这些老砖老瓦,李哲很是可惜,他认为这些东西不应该只存在于博物馆里,而应回归到老房子。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这个博物馆搬空。“当有一天有人翻修房子的时候说,我们家老房子缺一块砖雕,我能不能拿回去,那时候,我免费送给他。有一天他们把博物馆搬空了,我就觉得我们成功了。胡同里的东西以后只能在博物馆看到那就太悲剧了!”

  博物馆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没有被当做是藏品,更不是已经失传的遗产,而是鲜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栋货真价实的老房子,正是一种活生生的老北京生活形态。

  没有文物的博物馆

  “我们博物馆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文物!”李哲解释说,“我们只有老物,我们接地气。大多数藏品都是老百姓提供的,就是身边的有年代感的物品,它们代表着一个一个逝去的时代,背后有着一段一段的故事。”近300个老物件,都标有捐赠者姓名,可以说每样老物件既是他们的作品,也是时代的作品。

  小人书、老照片、旧粮票、五彩小阳伞、青瓷暖水壶……这些再普通不过的生活用品,却是老北京们胡同记忆中的瑰宝。更有按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的北京家庭布置的复原家居展,漫步其中,仿佛思绪也穿越回那曾经的时代。有些鬓生华发的游客还会久久站立于此,留恋着这老物和旧情。[NextPage]

 “这些东西你用完之后扔一边了,但若干年后这就是文物,起码是老物件。它能勾起一群人甚至一代人的回忆。我们对过往的东西要尊重、要珍惜。”李哲认为,珍惜老物,就是留存记忆。这所没有文物的博物馆,正是一条能够勾起回忆的时空隧道。

  老北京的“留声机”

  在这博物馆中有个录音棚隔间,名曰“胡同声音”。虽然外表小小一间、其貌不扬,但棚内却布置了专业的音响设备和触屏电视,屏幕上70余种声音任君倾听。

  “虎撑”、“震惊闺”、“驼铃”、“警哨”……这些曾经响彻胡同、而今却销声匿迹的叫卖声,只要轻触屏幕就能再次听到。就连不同天气、或早或晚、春夏秋冬的情境声音也栩栩欲活,让人有如身临当年北京胡同之境。

  这是凌淑华的后人秦思源筹备并录制的,他希望以声音的形式展示上世纪50年代前、50-80年代、80年代后不同的胡同声音。录制时,有的找叫卖艺人,有的找爱好者,总之尽力还原着老北京的胡同声音。

  李哲说:“他甚至想录早上起来刷牙洗脸或是打孩子的声音,但是那段生活慢慢都抹去了,所以他很难录现场,但是我们会慢慢补回来的。”这座老北京的“留声机”,正在逐渐还原昔日的胡同声音。

  老百姓的私家小院

  在这博物馆中设了个议事的多功能厅。一个博物馆为啥需要议事厅?

  “我们是一个胡同博物馆,是史家胡同自己的博物馆,是我们社区的博物馆。”李哲向记者解释说,“我们在这里先建立一个文化的认同感,同时让大家能相互交流,凝聚社区的公共精神,所以要有个探讨和议事的地方。”

  这个多功能厅也是一个文化讲堂。每隔一周,博物馆都会搞一些北京传统文化的讲座,请一些专家学者,甚至民间高手,讲讲北京的传统,抑或学学传统的手工艺,糊风筝、剪纸,不管什么大家都学得不亦乐乎。而且,这个讲堂免费对所有人开放。

  “胡同即使是大杂院,也不该是乱糟糟的。应该有一个它应有的人文气息、生活气息。”这个老百姓的私家小院,正是饱含着浓浓的人情味和生活感。

  “博物馆只是一个索引,你从这个博物馆走出去,才进入到了真正的博物馆,整个胡同就是一个鲜活的博物馆。”李哲说。

 


责任编辑:美如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导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导航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条:天安门设计者蒯祥:能以双手握笔同时... 下一条:马来西亚禁售奥特曼漫画:称扰乱公共...
→相关文章

·北宋画家李成为什么爱画寒林?   
·书画大师范曾:三婚两离,与亲女儿断绝关系,却给别人养两儿子   
·富家千金爱上大她12岁的穷画家,临终捐掉名画,两人同日同时离世   
·一个穷画家的“意外”死亡   
·画家梵高37岁饮弹自杀,生前只卖出1幅画   
·日本一画家只活了31岁画作被抢着收藏   
·十个画家九个穷,有钱真的就做不好艺术吗?   
·画家范曾的婚姻:为了你,我从黑发变到白头,是爱情,亦是人生   
·书画,让您的灵魂沉静下来   
·梵高的最后一个春天   
→相关评论   ( 共0条评论,仅显示最新6条 )

<-验证码
  您的ip:10.1.30.*
更多 书画新闻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

徐亮,1955年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前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重庆美术协会顾问、重...[详细]
  •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 排行
  • 推荐

推荐排行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业务联盟   ● 地方分站   ● 商业合作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9.jpg书画导航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2-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2.gif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440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407号  12.jpg21974845  总编邮箱:daohang68@126.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普贤律师事务所    

特别提示:本网文章及图片均属原创或转载公开报道,凡因转载信息及图片造成的损失,本网均不承担责任。如有关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发表后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