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访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名家访谈 >> 内容
欧阳中石:写字是未穿上行头的戏剧
日期:2013/12/05 19:47:37 | 类别:1 | 来源:[原创] 中国书画导航网 | 字体: T | T | T
[提要]  如果要在欧阳中石的名字前面加上头衔,可以是诗人、画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可他却习惯称自己为“教书匠”;如果要计算欧阳中石的学生数量,可以说“桃李满天下”,可他却始终念念不忘教导过自己的诸位恩师;如果尊称欧阳中石为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开山鼻祖,毫不为过,可

        从书法到京剧,他中国久负盛名艺术大师。他认为:写字是没有穿上行头的戏剧。风雨六十载,他为艺术教育倾尽毕生。
  文化大观园专访:书法家、京剧票友、教书匠——欧阳中石
  如果要在欧阳中石的名字前面加上头衔,可以是诗人、画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可他却习惯称自己为“教书匠”;如果要计算欧阳中石的学生数量,可以说“桃李满天下”,可他却始终念念不忘教导过自己的诸位恩师;如果尊称欧阳中石为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开山鼻祖,毫不为过,可他却称这一切只是“顺理成章”。
  欧阳中石: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委员。
  如果要论欧阳中石在中国书法界的地位,他是书法专业博士后导师,可他却没有举办过一次个人书法展,也没有担任过书法大赛的评委。
  在书法上,他诸体兼备,而汇通于行草,以东晋书风为宗,博采周金汉石、碑刻法帖之长,形成飘逸沉稳、刚健温润、灵动厚重的独特艺术风格。他博学才却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近日,记者走近了这位书法大师。[NextPage]
  “向泰斗大师学习终生受益匪浅”
  很早就有耳闻,欧阳中石与人聊天时,总能让人感觉到他机智幽默、旁征博引、宏论滔滔的谈吐,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他作为大学问家长于思辩的智慧锋芒。而且他精于诗词曲联、擅长写意绘画、京剧为奚派嫡传。
  面对这样一位博学多才的长者,记者竟有些不知从何谈起。中石老人却饶有兴致地给我们讲起他拜师学艺的故事
  欧阳中石从6岁开始学习书法,十四五岁时,已能撰碑属文了。然而他深知艺无止境,决定造访名师。经过家人亲友四处打听,访得隐蛰济南的武岩和尚是一位书艺高手,于是携习作造访。虽说这位老和尚在苛责了他不会写字之后还是答应了收他为徒,却让他买其5块钱的宣纸来写。5块钱在当时相当于一个普通职员的月薪。于是就为这5块钱的宣纸,他每次一笔一划都写得格外认真,基本功练得非常扎实。然而等他学有所成,母亲才告诉他,买宣纸的5块钱老和尚根本没收,每次都退回到了母亲手中。
  这么多年过去了,中石老人如今跟我们讲起这个故事,感触颇深地说:“我的这位老师,不但书法好,而且懂得教学法。轻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不珍惜,对学习机会也一样。武岩和尚之所以要我交5块钱,就是借此给我施加压力,激发我的学习热情。这使我学习任何东西都很快,可以说使我一生受益无穷。所以我觉得我一辈子都感激他。”
  后来欧阳中石又跟天津的吴玉如学过书法,跟齐白石大师学过画花鸟,跟奚啸伯先生学过京剧。在文学、史学和哲学方面,有汤用彤、冯友兰、金岳霖、张岱年、郑昕、贺麟、季羡林、王宪均、汪奠基、周礼全、任继愈;诗词方面,有局顾随、张伯驹;艺术方面、有齐白石、奚啸伯;书法方面,有吴玉如等。还有山东的栾调甫、王恭甫、澹澄秋、崔复瑗、顾谦、熊柏龄,跟这样一批中国学术界和艺术界的泰斗大师学习,终生受益匪浅。欧阳中石说:“我就是拼命拉着他们的衣襟往前奔,也觉得跟不上他们的脚步。”
  “我只是个教书匠”
  也许是中石老人觉得自己一生受众位老师影响太大,他从1954年大学毕业后也献身教育事业。这一教,就是半个世纪。
  很多人因为中石老人卓越的书法成就而称其为大书法家,他却打趣地说:“不要叫我书法家,最多称我书学教师。我自认为只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教书匠,教过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带过博士后,也曾教过小学生,教过中学生。作为教师,我教过书法,也教过语文、数学、历史、美术、体育、化学、逻辑、哲学等。”
  在学术上,中石老人经常教导学生“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彩、切时如需”,这也是他对于书法的一贯主张。对于这16个字,他解释道:“在今天,‘作字行文、文以载道’的功能,不是只有书法才可以完成。印刷的书籍和电脑的信息化处理可以更加快捷地完成,那我们的书法还能干什么呢?书法可以焕发‘文’与‘道’的光彩。可以把文章写得非常工整,展示内容的肃穆、庄严;也可以用草书的办法来写,展示内容的灵动、节奏。这个‘彩’是用手展示出来、焕发出来的。但这里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切时如需’,就是要切合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
  作为老师,教书更要育人。中石老人始终把“教人以德”放在第一位。在他看来,德是取得成绩的基础,德是使人成长的关键。这源于教导过他的大师们的言传身教。在聊到教育话题时,中石老人始终对他的老师们念念不忘。“教我的那些老师,为人师表的风范,崇高的育人精神,以及他们的教学方法,教育我如何做人,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可贵的。”事实上,他也如同教他的老师一样身体力行。在公共场合,他十分注意尊老敬贤,从不向前靠。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做“甘居人后”。尽管现在中石老人的书法艺术在社会各界都享有盛誉,却从未见他举办过书画展。当记者好奇地问起这个问题时,他坚定地说:“个人终生自鉴。为什么?怕丢丑,怕浪费别人的时间。”简单的回答就是中石老人治学严谨的体现。

责任编辑:美如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导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导航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条:范扬:“我要追上古人,更让后人难追... 下一条:田黎明:探索笔墨传统新发展(图)...
→相关文章

·老广札记:学画点滴   
·范迪安:千篇一律的美,不叫美!   
·张立辰——传统文人画现代性和学院型演化的范例   
·孙晓云: 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高伟:胸次磊落有大志 落笔画虎独占鳌   
·启功:学书法为什么要临帖   
·尹呈忠:乔十光先生为从事艺术的我们树立了榜样   
·郑铁峰:傍窥尺犊,俯习寸阴   
·姜乃军:心像在胸,放笔直书   
·李海涛:不只寸土必争,更要寸海必争   
→相关评论   ( 共0条评论,仅显示最新6条 )

<-验证码
  您的ip:10.1.30.*
更多 书画新闻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

徐亮,1955年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前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重庆美术协会顾问、重...[详细]
  •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 排行
  • 推荐

推荐排行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业务联盟   ● 地方分站   ● 商业合作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9.jpg书画导航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2-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2.gif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440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407号  12.jpg21974845  总编邮箱:daohang68@126.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普贤律师事务所    

特别提示:本网文章及图片均属原创或转载公开报道,凡因转载信息及图片造成的损失,本网均不承担责任。如有关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发表后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