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访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名家访谈 >> 内容
冷军:挑战油画视觉极限
日期:2013/10/21 14:26:49 | 类别:1 | 来源:[原创] 中国书画导航网 | 字体: T | T | T
[提要]   10月27日,冷军将首次在京推出个展“限制与自由”。谈到此次展览,之前基本只参加美术馆级别展览的冷军透露,之所以将自己多年以来首次北京个展放在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举办,是基于价值观的相互认同——美丽道自成立伊始就决定以当代主流画坛经典的艺术家和经典艺术作品为合

        10月27日,冷军将首次在京推出个展“限制与自由”。谈到此次展览,之前基本只参加美术馆级别展览的冷军透露,之所以将自己多年以来首次北京个展放在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举办,是基于价值观的相互认同——美丽道自成立伊始就决定以当代主流画坛经典的艺术家和经典艺术作品为合作对象,这种经典是市场、学术、专家、观众同时认可的标准。

  近年冷军的创作状态更为舒展和自由,除了他那惊人的“写实绝技”,也尝试绘制一些笔触更为写意的场景写生作品。此次展出的63件作品,将全面呈现这位艺术家最新的创作动向和艺术思考。

  商报:您在上世纪90年代创作了描绘世界地图、五角星之类的超写实作品,在艺术界引起极大关注,后来您开始画人物肖像类作品,从画物转向画人,题材的转化是否也体现了您的一些思考?

  冷军:实际上想法很简单,我一直都在考虑画人物的事情。因为人物和普通的事物不一样,对人的观察和看一件东西的深入程度不一样。

  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人的脸色好坏,通过照片是拍不出来的,但是看真人一眼能够看出来。在视觉上还有很多没有被挖掘和开发出来的东西,如果通过油画材料,将眼睛看到的东西如实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我最初的想法,但是一直不敢做,觉得自己功力还不够。

  同时,模特也不容易找,我创作周期较长,需要模特一待就是几个月。直到2004年时,有个女孩愿意给我做模特,使我完成了第一幅人物作品《蒙娜丽莎 关于微笑的设计》。那是我的初步尝试,就是如何用油画的材料把我们看到的东西如实地反映到画布上去。某种意义上我是把油画材料的表现力拉到一个高度。国内很多人把我定位为“超写实”,我认为这个概念还不是很准确,称为“超限绘画”比较合适,就是达到了油画的极限。

  商报:在当下写实主义绘画已经不仅仅是以往所谓的古典油画,您对写实主义绘画的概念如何定义和理解?

  冷军:在很多人心目中写实就是古典,其实我看不尽然,因为古典是一种审美,是一种趣味。古典的趣味也可以不写实,不写实也可以古典。对写实,我的理解就是比具象还要实在一点,一般说的具象是一个造型,或一个具体的形象,它比具体的形象还要实一点,就是还要具象一点。它里面可以有古典的审美,也可以拒绝古典的审美,也可以有其他的审美趣味。因为它的审美可以是多元的,不需要单指古典。

  商报:作为写实画派成员之一,您认为写实画派与个人艺术创作是怎样的一种互动关系?

  冷军:写实画派的出现和中国整个文艺历史有很大关系。二三十年前的美术教育主要以写实为主,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造就了一大批现实主义艺术家,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这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从写实油画的角度看,在全世界应该是属于最高水平的。在时过境迁的今天,中国还存在一部分从事这种艺术创作的人,他们实际上和我们现在的艺术观念在形式上还是有一点相左的,但是这部分人在全球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是很稀有的,我认为写实绘画在今天需要保护和发展。

  写实是人类的遗产,西方的写实主义绘画,现实主义艺术,最后被我们保留下来,现在西方人不会画这些东西了。写实绘画就目前而言,的确不容乐观,很有可能就是最后一拨人了。所以我觉得把它变成一个派别,应该也是很悲凉的一件事情。对我来说,我也是受过很严格训练的,我对写实很有兴趣,我的艺术取向就是现实主义的。

  商报:此次在北京的展览还会展出您近年创作的“现场写生”作品,与您以往的超写实作品有很大区别,这部分作品最初的创作动机是什么?

  冷军:这批以“现场”为名的作品,其实画的是我日常的休闲状态。每年春节朋友们都会聚在一起喝茶、聊天。特别是郭润文回来过寒假我们几乎每天都泡在一起。后来大家觉得挺浪费时间的,建议一起画画玩。先是外出边郊游边画画,后来慢慢也回画室画,总之是一个很怀旧的状态。

  画“现场”是缘于一次偶然,一次我们去户外画风景,当时我没有找到好的角度,突然回头,看他们几个坐在一起画画的样子很入画:他们在画风景,而他们与风景之间又是一个很有趣的场景,如果把他们作画的场景画出来也挺有意思的,当时完全是抱着一种玩儿的心态画的。

  商报:场景写生的作品与您以往的超写实绘画有着怎样的关系?

  冷军:关系非常大。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一直在从事超写实绘画的创作,一画就是几个月。超写实绘画中的技法基本都是在一种重复“制作”的过程中进行,慢慢地“制作”久了,就会把绘画本身的“画意”在无意间丢掉,这样很容易让人的绘画感觉变得迟钝起来。如果艺术家在创作时没有了绘画感觉,时间久了就会出问题。

  我平时会有意变换一些手法或画种来进行调剂,写生也算其中一种。特别是这样的“现场”写生,其高难度更能调动作画的激情,保持感觉,为超写实绘画提供精神动力。而且恰好我有这么好的机会,每年春节期间能和几位朋友在一起画一些这样的作品,同时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

  商报:画室中的艺术家和模特成为了绘画的主体,这样的改变对您的刺激在哪里?  

  冷军:我描绘的就是我们一起画画的场面,是现场画,而不是对着照片去画,是纯粹的现场写生,画照片和画写生有本质区别。如果是对着照片我根本就不会有想画它的念头,画家作画也需要状态。只有现场才能激发出画家作画的欲望和冲动,“想画”比什么都重要。

  同时,这样的现场写生难度很大,一天的时间在一张50cm×70cm的布面上完成一个复杂背景和若干个行动自如的人物,可想而知。因此这样高难度的作画对象,才真正具有挑战性,激发作画的欲望,同时也更能达到我“磨刀”的效果。

  商报记者 周晓


责任编辑:美如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导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导航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条:言恭达:让书法回归心灵 下一条:画评晓彦——静得山花飞鸟心...
→相关文章

·老广札记:学画点滴   
·范迪安:千篇一律的美,不叫美!   
·张立辰——传统文人画现代性和学院型演化的范例   
·孙晓云: 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高伟:胸次磊落有大志 落笔画虎独占鳌   
·启功:学书法为什么要临帖   
·尹呈忠:乔十光先生为从事艺术的我们树立了榜样   
·郑铁峰:傍窥尺犊,俯习寸阴   
·姜乃军:心像在胸,放笔直书   
·李海涛:不只寸土必争,更要寸海必争   
→相关评论   ( 共0条评论,仅显示最新6条 )

<-验证码
  您的ip:10.1.30.*
更多 书画新闻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

徐亮,1955年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前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重庆美术协会顾问、重...[详细]
  •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 排行
  • 推荐

推荐排行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业务联盟   ● 地方分站   ● 商业合作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9.jpg书画导航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2-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2.gif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440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407号  12.jpg21974845  总编邮箱:daohang68@126.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普贤律师事务所    

特别提示:本网文章及图片均属原创或转载公开报道,凡因转载信息及图片造成的损失,本网均不承担责任。如有关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发表后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