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名家访谈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名家访谈 >> 内容
纪念523讲话 践行“文艺为人民”
日期:2012/05/22 09:26:16 | 类别:1 | 来源:[原创] 中国书画导航网 | 字体: T | T | T
[提要]  

山东省文联主席 潘鲁生
   七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高瞻远瞩地分析中国文艺的发展道路,明确指出了文艺"为谁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生活,投入革命实践,创作老百姓喜闻乐见、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七十年来,《讲话》精神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联系实际,讴歌伟大的时代,传递人民的心声,使文艺事业得到丰富和发展。

    当前,重温《讲话》思想内涵,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文艺工作的重要指示,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依托齐鲁文化的独特优势,发掘和利用齐鲁文艺资源,塑造新时期齐鲁文艺风格和山东气派,为建设文化强省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山东文艺精神。《讲话》在七十年前就提出探索建立"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文艺主张,推动抗战文艺进入民族化、大众化、中国化的文艺格局,这对当前的文艺创作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齐鲁文化底蕴丰厚,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源头,影响深远,历史上曾产生重要的文艺思想,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唱响了社会主旋律,涌现了大批精品力作,形成了坚实博大、充满民族生命力的文艺精神,我们要进一步地继承和发扬。

    多年来,省文联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积极组织重大主题活动,通过"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抗震救灾艺术展"等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和谐社会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围绕主题活动,团结广大文艺家,在创作实践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山东文艺精神,更好地弘扬齐鲁文化,塑造山东的文化形象。

    二、坚持传承与创新,彰显山东文艺风格。《讲话》中提出了文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这依然是我们文学艺术界一个探索的主题。可以说不继承,创新就没有基础;不创新,继承就没有前途。而且《讲话》强调艺术要有喜闻乐见的形式,要走向工农大众。我想,我们应将民族民间文化作为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础,发扬光大。

    应该说,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优秀的传统和宝贵遗产是我们今天进行文艺创作的重要基础和思想宝库。近年来,省文联团结带领广大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在齐鲁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面开展工作,启动了"齐鲁颂--'三个一百'艺术创作工程",从山东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文化名人、名胜古迹三个方面对齐鲁文化较系统地进行了梳理,并开展美术创作。近几年,针对山东民间文化资源保护和农村文化产业进行调研,就农村手艺产业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发挥了山东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在全国的示范作用。当前,我们还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继承发展传统的优秀文化,扎扎实实开展各个领域的文艺创作。

    三、坚持深入生活,打造山东文艺精品。《讲话》指出,文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和原则问题,今天这个问题仍然非常现实。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了解基层老百姓的生活,积极反映人民的心声,做到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才能塑造真正富有生命力的精品力作。

    山东文艺创作历来关注现实,扎根生活,勇于创新,在国家经济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曾涌现文学"鲁军"等具有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创作群体,也出现了影响中国画坛的"山东风土人情"艺术思潮。近年来,又创作推出了一系列优秀的"鲁剧"作品,并在"唱响中国"等项活动中涌现了优秀的音乐作品,文艺界各个领域的文艺家们辛勤耕耘,为山东赢得了荣誉。同时,省文联组织广大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开展"艺术进基层"、"百县千村书法文化下乡"、"儿童歌曲进校园"等活动,产生了积极反响。当前,更要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把握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努力创作具有时代特色、民族风格和齐鲁气派的文艺精品。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引,需要服务人民群众的精品力作。我们要以《讲话》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弘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做社会责任的担当者,文化建设的推动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坚守文化使命,推进艺术创新,努力创作具有时代特色、民族风格、具有齐鲁气派的优秀作品,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责任编辑:美如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导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导航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条:艺术批评已经在艺术物化过程中被物化... 下一条:正是春花一树繁——记著名画家何家英...
→相关文章

·老广札记:学画点滴   
·范迪安:千篇一律的美,不叫美!   
·张立辰——传统文人画现代性和学院型演化的范例   
·孙晓云: 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高伟:胸次磊落有大志 落笔画虎独占鳌   
·启功:学书法为什么要临帖   
·尹呈忠:乔十光先生为从事艺术的我们树立了榜样   
·郑铁峰:傍窥尺犊,俯习寸阴   
·姜乃军:心像在胸,放笔直书   
·李海涛:不只寸土必争,更要寸海必争   
→相关评论   ( 共0条评论,仅显示最新6条 )

<-验证码
  您的ip:10.1.30.*
更多 书画新闻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

徐亮,1955年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前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重庆美术协会顾问、重...[详细]
  •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 排行
  • 推荐

推荐排行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业务联盟   ● 地方分站   ● 商业合作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9.jpg书画导航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2-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2.gif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440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407号  12.jpg21974845  总编邮箱:daohang68@126.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普贤律师事务所    

特别提示:本网文章及图片均属原创或转载公开报道,凡因转载信息及图片造成的损失,本网均不承担责任。如有关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发表后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