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书画新闻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书画新闻 >> 内容
唐卡:翻越寺院高墙的艺术收藏
日期:2013/01/11 16:18:40 | 类别:1 | 来源:[原创] 中国书画导航网 | 字体: T | T | T
[提要]  萧蔷  和佛像相似,唐卡以佛教艺术品传世,但又跟佛像不同,唐卡至今仍是火热的收藏市场中的冷门。  2012年初,当代唐卡大师多吉顿珠绘制的一幅巨幅五方佛被西藏藏家拍到,成交价是168万元,创造了新唐卡的拍卖纪录。  老唐卡的拍卖纪录还停留在2002年。1994年在纽约佳士得[微博]拍卖会上,一幅明永乐御制的巨型“刺绣红夜魔唐卡”,以10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2002年,这件唐卡又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亮相,最终以3067万元港币成交,创下唐卡成交价最高纪录。  藏传佛教的“随身佛”  “唐卡”是藏文音译,是一种用纯金、银和天然矿物颜料画在布、皮革和纸上,或者刺绣在丝绸上的彩色卷轴画。其绘画风格既不同于油画,又有别于国画,构图以平面透视为主,讲究线条流畅和颜色的丰富变化,构图严谨,属于工笔重彩画。唐卡以各类佛像、佛教故事为主,属于佛教造像的一种平面艺术。佛教传入西藏以后,开始并没有固定的寺院礼佛,唐卡成为一种可以移动的神像。藏民在荒凉辽阔的高地上逐水草而居,裹成一卷的唐卡就是随身携带的庙宇,无论挂在哪里,都可作为神的象征顶礼膜拜,又被称为“随身佛”;它还是藏文化的百科全书,记录着藏民的历史、信仰、性情的全部信息。  唐卡的起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吐蕃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之时。唐卡经历1300多年的盛衰、融合和传承,从地域上形成了三大主流画派,即卫藏地区(西藏自治区)的勉唐画派、康巴地区(四川甘孜、青海玉树、西藏昌都、云南迪庆)的噶玛噶孜画派、安多地区(青海)的热贡画派。明清两代,中央政府敕封西藏佛教各派首领,明封八王,清封达赖、班禅及呼图克图,西藏的唐卡艺术更趋成熟,大体说来,前藏的唐卡构图严谨,笔力精细,尤擅肖像,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后藏的唐卡用笔细腻,风格华丽,构图讲究饱满,线条精细,着色浓艳,属工笔彩的画法。

萧蔷

  和佛像相似,唐卡以佛教艺术品传世,但又跟佛像不同,唐卡至今仍是火热的收藏市场中的冷门。

  2012年初,当代唐卡大师多吉顿珠绘制的一幅巨幅五方佛被西藏藏家拍到,成交价是168万元,创造了新唐卡的拍卖纪录。

  老唐卡的拍卖纪录还停留在2002年。1994年在纽约佳士得[微博]拍卖会上,一幅明永乐御制的巨型“刺绣红夜魔唐卡”,以10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2002年,这件唐卡又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亮相,最终以3067万元港币成交,创下唐卡成交价最高纪录。

  藏传佛教的“随身佛”

  “唐卡”是藏文音译,是一种用纯金、银和天然矿物颜料画在布、皮革和纸上,或者刺绣在丝绸上的彩色卷轴画。其绘画风格既不同于油画,又有别于国画,构图以平面透视为主,讲究线条流畅和颜色的丰富变化,构图严谨,属于工笔重彩画。唐卡以各类佛像、佛教故事为主,属于佛教造像的一种平面艺术。佛教传入西藏以后,开始并没有固定的寺院礼佛,唐卡成为一种可以移动的神像。藏民在荒凉辽阔的高地上逐水草而居,裹成一卷的唐卡就是随身携带的庙宇,无论挂在哪里,都可作为神的象征顶礼膜拜,又被称为“随身佛”;它还是藏文化的百科全书,记录着藏民的历史、信仰、性情的全部信息。

  唐卡的起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吐蕃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之时。唐卡经历1300多年的盛衰、融合和传承,从地域上形成了三大主流画派,即卫藏地区(西藏自治区)的勉唐画派、康巴地区(四川甘孜、青海玉树、西藏昌都、云南迪庆)的噶玛噶孜画派、安多地区(青海)的热贡画派。明清两代,中央政府敕封西藏佛教各派首领,明封八王,清封达赖、班禅及呼图克图,西藏的唐卡艺术更趋成熟,大体说来,前藏的唐卡构图严谨,笔力精细,尤擅肖像,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后藏的唐卡用笔细腻,风格华丽,构图讲究饱满,线条精细,着色浓艳,属工笔彩的画法。

唐卡主要分为彩绘唐卡与织绣唐卡两类。彩绘唐卡是唐卡艺术的主要品种,通常画在布上,还有画在绢、丝绸、皮革等材质上。织绣唐卡主要采用中国传统的刺绣、堆绣、贴绣、缂丝、织锦工艺制成图画,较之彩绘唐卡,更为贵重。

  勾金线彰显精致

  2006年,唐卡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工艺的唐卡精品,在绘制和画布、颜料、装裱各方面都体现出严谨和精致。

  如何鉴赏唐卡?青海郭麻日寺著名唐卡画师更登丹巴介绍,首先看佛像的五官和身体比例是否得当,佛像的身体比例要与达·芬奇的黄金分割比例完全吻合;还要看开脸开眼是否庄严殊胜,是否严格按照造像度量经来绘制。有些现代唐卡由美术学院的学生操刀,就没有这种庄严感,画中的菩萨眼睛低垂,成了睡佛。

  其次看唐卡绘制的线条是否均匀、流畅自然,这是最考验画师画工的地方。画金线则是唐卡绘制的最后一个工序,金线决定着唐卡的精致程度,金线一般勾的图案越复杂工艺越高。在很多寺院珍藏的上品唐卡上,肉眼看只是一个色点,用放大镜看,才能发现那原来是一个人探出窗外,表情喜悦。

  从颜料上看,唐卡因千年不变色而闻名于世。画师出于对宗教的虔诚,在材料上往往无所不用其极,用珍珠研磨出白色,用红珊瑚研磨出红色,用绿松石研磨出绿色,用金箔贴出金色,这些天然矿物质颜色使唐卡的浓烈色彩千年不褪。目前随着天然矿物质颜料的开采越来越稀少,唐卡价格也被推高。一张不错的清代唐卡的入门价格是多少?业内藏家的回答是10万。

靠嗅觉和味觉“捡漏”

  “唐卡是供信徒供奉的神佛像,一般都在寺庙殿堂里张挂,长期受香火酥油灯的熏染,数百年尘埃的沉淀渗入,便产生一种特殊的气味和一种混合的味道。”对唐卡素有研究的藏家裴晓军介绍了一种判断唐卡真赝的特殊方法:遇到真假难辨的唐卡时,嗅气味,舔味道,再用手摸布纹和颜料的凹凸来断代。

  通过特殊方法不但能辨别赝品,有时还能捡漏。裴晓军说,有一次,我在青海湟中县的一家古玩店里,看到一张玉树地区风格的精美唐卡。拿起来闻,没有通常寺庙的香火味,但有一种淡淡的檀香味和存放了几百年的气味;又舔了几个地方,不脱色也没有新颜料味。根据经验,我判定这幅唐卡应是乾隆时期的皇室或大活佛所用修持密法的唐卡,便以1600元的一口价买到手。“这幅唐卡是活佛或贵族珍藏在檀香木匣子里秘不宣人的珍品,品相和新品无二,眼观很难断代,完全是嗅觉和味觉帮了我。”

  为了牟利,唐卡造假的手段也是日新月异。唐卡造假现象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出现,造假者雇用美院刚毕业的学生或农村画匠按照传统唐卡制作工艺,用藏区的手工粗布拼接,用沥粉打底,用鹅卵石磨平,用普通颜料绘画,用化工金粉点缀勾线。画好后,用香、柏枝、酥油熏烤使画面出现细裂纹,稍加揉搓,就能作旧,还能产生类似在寺庙长久供奉的气味,以假乱真。这些造假方法技术含量不高,用软纸在画面上擦拭,颜料就会粘附在纸上,用纸蘸水在画面上擦拭,也会掉色。观察画布和边饰绸缎织锦是现代机制工艺还是古代手工织造工艺,也很容易鉴别。

  近十年来唐卡造假者采取了新的造假手段。他们收集各个年代的残旧手工老布,用天然矿物颜料,用与老布同年代的绘画技巧仿绘同样风格的内容。画好后,先揉搓,产生不规则褶痕,再用茶水或化学制剂作旧,用香和松枝熏,再找一些从其它老唐卡上拆下的年代相符的破旧边饰锦缎。这种高仿唐卡在市场上被当做老唐卡高价出售,欺骗性很大。


责任编辑:美如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导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导航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条:2013首场艺交会两天成交460多万元... 下一条:扇面画收藏渐成风尚
→相关文章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亮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晉韻流芳——常美娟作品展在山西举办   
·周而复始——周阳艺术展北京开展   
·北京市通州区书协助力逸庭书画院艺术新发展   
·海之韵,画之魂:李冬的海洋绘画艺术之旅   
·北京圣融美术院国展班书画交流会圆满举行   
·台湾书画家走进新疆书画交流   
→相关评论   ( 共0条评论,仅显示最新6条 )

<-验证码
  您的ip:10.1.30.*
更多 书画新闻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

徐亮,1955年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前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重庆美术协会顾问、重...[详细]
  •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 排行
  • 推荐

推荐排行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业务联盟   ● 地方分站   ● 商业合作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9.jpg书画导航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2-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2.gif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440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407号  12.jpg21974845  总编邮箱:daohang68@126.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普贤律师事务所    

特别提示:本网文章及图片均属原创或转载公开报道,凡因转载信息及图片造成的损失,本网均不承担责任。如有关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发表后30日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