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书画新闻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书画新闻 >> 内容
《国家宝藏》:立字成书,温润持久
日期:2018/07/04 18:14:25 | 类别:1 | 来源:[原创] 工人日报 | 字体: T | T | T
[提要]  

  青铜器:云纹铜禁 (公元前620~前467年)现藏于河南博物馆

  中信出版集团供图

  近日,电视节目集结成的同名书籍《国家宝藏》,由获得独家授权的中信出版社出版。

  爆款电视栏目出书的案例并不多见,早前的《大国崛起》《舌尖上的中国》到近来的《朗读者》,《国家宝藏》再添一例。

  “我们把创作的成果立字成书,让那些伟大的文明、灿烂的智慧,不仅可以在节目中点燃众人沸腾的热血,还能以一种更为温润持久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的生活,丰富更多人的日常阅读。”《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如是说。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称,《国家宝藏》这本书的出版,是我们“看门人”历史使命的延续,也是对文物的历史谱系、价值传承的深入挖掘,视频中所无法呈现的浩如烟海的历史细节将在书中一一呈现。

  讲述专业古老的宝藏故事

  为什么要做这本书?《国家宝藏》图书策划人、中信出版社副总编辑沈家乐、李穆有一个分享——

  我们出去旅行,有时会逛博物馆,大概转过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日本国立博物馆等等。但反观在国内,大概除了故宫博物院和西安兵马俑,到其他任何一个城市都很难产生第一时间去博物馆的想法。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作为研究机构的国内博物馆在营销上面没有太大众化,比如我们从来没有类似《博物馆奇妙夜》这样的影视作品唤起大家对博物馆的各种好奇;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没有在大众心里留下特别具体的印象。

  在《国家宝藏》节目刚开播时,我们作为普通观众被深深打动,原来我们有那么多收藏在禁宫里的、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书写在古籍里的宝藏,那么具体、那么生动地展现给我们关于“我们为什么是现在的我们”的记忆。

  据统计,节目播出后全国掀起了一股走进博物馆的热潮,参与《国家宝藏》的9大博物馆参观人数增长了50%。今年3月,湖南旅游局有一个报告显示,整个湖南省最受观众的旅游景点的大排行,省博物馆位列第一。

  有很多网友发出这样的感慨,“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生中华家。”“所以,我们也想用图书的方式记录并传播‘此生无悔入华夏’的自豪,用《国家宝藏》所开创的轻松多元的方式,讲述专业古老的宝藏故事。”沈家乐说。

  6月初,清华大学、中信出版集团以及央视栏目组联合举办了一场《国家宝藏》主题文化论坛。在论坛上,中信出版集团董事长王斌很是感慨,“在今天这个消费主义的时代,这样一个作品(《国家宝藏》)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喜欢,应该说我们还是更需要文化和思想价值的创作,尤其央视的团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激活了深沉古老的历史,‘唤起了今人对中华民族的温情的记忆’。”

  “作为文化从业者,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王斌说,“我们用文字这种更温情、更持久的方式,把作品持续地表达传播出去。”

  图书出版走了一条复杂的路

  6月15日晚,第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在综艺单元中,《国家宝藏》(第一季)荣获最佳季播电视节目奖。获奖消息一出,各大博物馆官微都齐刷刷地转发着这样一条祝福微博:“恭喜《国家宝藏》摘下这朵璀璨的‘白玉兰’!”

  电视节目如此火热,图书出版如何有所“破题”?

  《国家宝藏》涉及的人物丰富、视角众多,图书编辑拿到手的是一份20多万字的台本文字以及一个硬盘供参考的数百万字的考古材料。

  这本书怎么做呢?有两个选择:一是忠于节目原有的形式,文字录入,编辑修改错别字语病然后出版。但是如果只是节目文字的录入,出版的意义在哪里?第二个选择,打破视频节目的框架,重新梳理现有资料,编辑出适合文字阅读的内容,用出版的方式来延续《国家宝藏》所开拓的承启上下五千年的意义。可以想见,这是一个复杂且工作量巨大的工程。

  “我们决定走复杂的道路,这也契合于蕾领衔的节目主创团队想法。”沈家乐说,要让这来自9家博物馆的27件国宝,更完整详尽地展现给读者。用节目所定的轻松活泼的风格,以及文字所特有的厚度,展示更多的历史细节和故事。

  “试图把她完整地介绍给大家”

  “石鼓不是石鼓,是中华文脉;秦简不是秦简,是律法初心;越王勾践剑不是剑,是中国剑魂;曾侯乙编钟不是编钟,是华夏正音;千里江山图是绿水青山,而瓷母是我们海纳百川的胸襟……”

  图书编辑重新去整理每一件文物的前世今生,从他们出生的历史年代到后世第一次被发现的情况,到今生故事。“如果文物是有生命的,那我们试图把她完整地介绍给大家。”

  让沈家乐他们尤为感触的是,重新阅读那数百万字的考古材料,找寻短短几十分钟视频背后的大量信息,更加明白考古学家、文物专家们在这些国宝的身上所花费的毕生精力,也会是大众了解文物、了解历史、了解“我们之所以是现在的我们”的特别通道。

  “其实在我看来,文物本身就是活的,岁月不会悄悄流过而没有痕迹,只是缺少我们去发现;文物的价值也不应该是我们去发掘的,因为它们本身就存在。”单霁翔一直如此认为。

  让《国家宝藏》这本书成为“发现”的渠道,则是出版人的责任。

  为了让读者在了解国宝知识点的同时,能对每件国宝都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编辑跟央视节目组一起重新敲开9家博物馆的大门,去搜集高清图片。这些国宝,有的隔几年才会拿出来展一次,有的是隔离陈列的,所以想要一手的高清图片只能找各大博物馆的支援。好在,这9家博物馆在严谨审核的同时给了图书以极大的授权支持。

  有意思的是,节目播出后,当时有一个流传很广的网帖,题目是“这世上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有一个初心、梦想很容易的,最难的是能够让初心变成一个实打实的作品,变成一个实打实的结果,呈现在观众面前。“我们只是很认真去了解国宝的故事,努力去擦掉国宝身上的灰尘,然后他们就熠熠发光了。”

  国宝身上的灰尘如今已拭去,如单霁翔所言,通过图书这一载体,我们能够再度静静地品味和欣赏这些文物,也能够完整地捕捉历史,从而完善自己对文物、文化的认知。“相信在读过《国家宝藏》这本书之后,再走进博物馆时,看到的文物将是另一番面貌。”



责任编辑:雅如
注:本站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为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书画导网的立场,更不代表中国书画导航网的价值判断。
关键字:      2018/07/04 18:14:25
上一条:500件美术教师作品在上海展出(图)... 下一条:中国书画导航网走进福州御花园皇帝洞...
→相关文章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亮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晉韻流芳——常美娟作品展在山西举办   
·周而复始——周阳艺术展北京开展   
·北京市通州区书协助力逸庭书画院艺术新发展   
·海之韵,画之魂:李冬的海洋绘画艺术之旅   
·北京圣融美术院国展班书画交流会圆满举行   
·台湾书画家走进新疆书画交流   
→相关评论   ( 共0条评论,仅显示最新6条 )

<-验证码
  您的ip:10.1.30.*
更多 书画新闻

星河灿烂 艺道日新 | 徐...

徐亮,1955年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前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重庆美术协会顾问、重...[详细]
  • 新疆画家王学琳:丹青绘就艺术人生
  • 墨韵集萃生妙笔 意造灵境展情怀
  • 超乎象外·沈青中国画作品巡展(北京站)成功举办
  • 排行
  • 推荐

推荐排行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业务联盟   ● 地方分站   ● 商业合作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9.jpg书画导航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2-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2.gif  

ICP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1204407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407号  12.jpg21974845  总编邮箱:daohang68@126.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普贤律师事务所    

特别提示:本网文章及图片均属原创或转载公开报道,凡因转载信息及图片造成的损失,本网均不承担责任。如有关文章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在发表后30日内与本网联系。